花素律心里又把這事琢磨了好一陣,抬眼看章太醫臉上表情也不太好看,特有福相的圓臉上布滿愁色。
看來他也是賬越算越多,覺得這利國利民的好事,若要實施起來實在是難。
“是朕想粗淺了。”花素律依在椅背上長長嘆氣。
章太醫趕忙遞個臺階過來“這確是件好事,您是為百姓所憂。”
花素律掂量著,俗話說得好,飯得一口口吃,路得一步步走。
“若僅先在雍都及雍都附近五城,試行此策,太醫院負擔如何”
章太醫又捏著手指頭扒拉幾下“太醫院現有五十名醫生,大醫館坐堂大夫最多四人,六城便是二十四人。”
“醫館不能只有醫生還需有經驗的老太醫坐鎮,那便是六名太醫,十八名醫生。除此之外,每名醫生最少配一名醫工,太醫兩名醫工,共計三十名醫工。”
算完了,他拱手道“回皇上,若只在雍都及附近五城推行,太醫院無需擴建,維持舊制即可。”
“好”花素律快意地拍下手“你先回去,寫封有關醫館建設所需的折子。寫兩張,一張寫雍都及附近五城的推行,作為預計劃,另一張,寫全國推行的計劃。”
“朕來日上朝好與眾卿合計一番。”
章太醫退下后,花素律又喚來國安拿來宮里各處的賬本,說了好一陣錢,她也看看“自己”開銷多少。
自花素律登基后,賬目是司禮監在管。
這活原該皇后做,可惜花素律是女的,這輩子都不會有皇后,只能自己操起這份心。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宮里這么多人”花素律吃驚道。
賬本上記著按月、季、歲,發放給宮女太監們的銀錢、茶米、布匹、衣帽鞋襪。
像銀米是每月一放,衣帽鞋襪每歲一放,布匹則根據品級每季一放。
論個人不多,如夏衣是每歲兩套,冬衣每歲一套。
可架不住人多啊
“司禮監,有一萬多人”花素律轉頭看向身邊的國安,兩只大眼睛里寫滿“我大受震撼,我不理解”。
國安沒覺得有什么問題“自太祖皇帝設立司禮監,人數向來只增不減。”
花素律有些不太明白,她有些煩躁不解地撓兩下頭“朕用得上那么多人嗎”
仆役多這件事,花素律有了解。
單每日在她身邊伺候的人有幾十個,白天與晚上的不同,今天與明天伺候的人還不同。
這還不算在院里做雜事的。
若再算上做雜事的,光明宮內少說二百余人。
國安圓臉笑出褶子“這是皇家的體面人越多,說明皇家越昌盛”
“可宮里只有朕一個。”花素律瞪眼睛講大實話。
先帝的皇子不必說,都死沒了。公主要么成家要么到年紀立府,都不在宮內。
至于先帝那些嬪妃,依規,嬪位以下無子嗣要給先帝殉葬。
嬪位及以上,依旨意,隨子女出宮。子女亡故或無子女則回宮,或到皇家所有的道觀內修行。
能幸免于難的只有皇后,及新帝生母。
可惜崔貴妃死得早,先帝皇后死得比先帝還早,這倆人都沒有。
那些太妃、太嬪,不是被原主送去“隨侍”先帝,就是去道觀侍奉神像。
所以偌大的宮闈,只有花素律一個“人”。
見國安不說話,花素律氣悶悶地繼續看賬本“這個印廠又是干什么的竟有一萬八千四百五十二名太監在此處”
國安忙解釋“這也是太祖皇帝設立的。主要是印訂一些書籍或需要傳到各處的旨意,以前人沒這么多,不過先帝喜歡寫一些典籍”
懂了,印刷廠兼出版社。
“現在這些人都閑著”說這話時,花素律幾乎咬牙切齒。
國安見她面有慍色,不敢說話。
花素律頓時覺得更惱,花錢養閑人再有錢也不能這么干啊
假使每人每天只花費一子,一年下來光印廠,花費要近七萬貫
這還是花素律虛設,實際上的開銷遠超十倍不止
“裁減”花素律怒斥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