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沒有多說什么,只是伸出手到桌底下握著她的手。
除了供契爺以外,還要還福。
不過,由于不少去廣東打工的人,對于收入都“藏著掖著”,沒有公布出來,因此這個年代也不是誰都知道去廣東打工的工資會有這么高。
如果在鄉鎮的話,平時的生意可能不怎么好,但到圩日的時候,賣個一兩千只應該也不難。
鄧允珍笑道:“你們不懂,我懂啊,你們先想清楚,要是愿意自己去做小生意的,那我就抽個時間把這蝦公籺的制作方法教給你們,這東西做起來不復雜,基本看一遍就懂了。”
甚至就是已經結婚了的,只要沒有孩子的拖累,也都會去廣東打工。
“不管是在縣城還是在鄉鎮擺攤其實都不用搶,縣城的客流量是最高的,這個不用多說,但鄉鎮也有鄉鎮的優勢。”
“謝謝滿嬸!”
一般來說,出去趕圩就沒有不花錢的,就看花多花少的問題了。
朱家人聽得面面相覷,朱旺出聲問道:“滿嬸,這蝦公籺是什么東西啊?”
自從分家之后,朱家在過年的時候,也都是各過各的,從來沒有集合起來過年。
蝦公籺,在后世只要是博白人,就沒有不知道的,無論是縣城還是鄉鎮的圩市都有賣,這玩意可以說是很多80后和90后年少時吃得最多的一種小吃,是他們成長的道路上永遠無法抹去的珍貴記憶。
鄧允珍道:“現在廣東那邊每天都有不知道多少家新工廠成立,都是要招工的,只要有這個心,進廠應該不是難事,不過那邊龍蛇混雜,什么樣的人都有,安全不一定有保障。”
朱老太太、朱大嫂、朱二嫂她們的廚藝跟鄧允珍比,那真的是差遠了,朱家人確實是平生第一次吃到味道這么好的團圓飯。
而集資建校,首要的目標自然是那耶小學,鄧世榮打算把那耶小學這所村小建成全縣硬件設施最好的小學之一。
直接就朝剛嫁過來幾天的小兒媳開口,這就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了。
認契爺或契娘,俗稱入“契”。
在后世,哪怕是處于最低層的農民工,只要你不怕苦不怕累,那一天賺個兩三百塊錢都不是難事,但在如今這個年代,一個月能賺兩三百塊錢,對于農村人來說就是真正的大生意了。
每年年初,雙旺鄉的村民,都會起福,等到年底了再還福,周而復始。
而大米、紅薯以及蔥花的這些東西也要不了多少。
此時,見大兒媳提出的問題被小兒媳完美解決了,朱老太太心中松了口氣,笑吟吟的說道:“阿珍,先別說了,快點吃飯吧,等會菜都涼了。”
鄧允珍應了一聲,然后便繼續享用起她親手做的各種菜肴。
本章完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