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別大了,鏟山只是修鏟一下墳山,拿一些豬肉祭品去祭拜一下就行,而祭祖,需要人喝禮,族人們聽從指揮跪拜,還要念祭文等等,總之儀式比鏟山要復雜得多。”
“聽起來挺有意思的,那為什么我們張姓現在不祭祖了呢?”
“不止是我們張姓不祭祖,是所有姓氏這些年來都沒有祭祖,原因就不多說了,反正那幾年誰要是敢搞這些,估計是沒有什么好下場的,一直到現在大家都還沒恢復過來呢,被嚇怕了。”
“那現在人家姓鄧的開始祭祖了,應該沒事了吧?”
“嗯,現在應該沒事了,回頭跟族里說一聲,今年肯定是來不及了,明年咱們張姓也可以恢復祭祖。”
“”
因為那耶鄧氏各地宗親,在前往那耶祖地的時候,基本都要走博龍公路,所以隔段時間就有幾輛插著鄧姓大旗的貨車從博龍公路途經的鄉鎮路過。
這一幕,看得其他姓氏的人都是羨慕不已。
該說不說,自己姓氏只是簡簡單單的鏟山,而別的姓氏卻熱熱鬧鬧的祭祖,這對比其實還是很強烈的。
就好比逢年過節的時候,你家就幾個人冷冷清清的過,而鄰居家則熱熱鬧鬧的擺上幾桌,那氛圍是真的不一樣。
有了鄧姓祭祖的刺激,相信明年會有更多姓氏加入祭祖的行列。
那耶鄧氏新祠堂門口。
此時,如同之前祠堂升座一樣,門口已經擺了整整500張桌子,桌上同樣準備了糖果、餅干、瓜子、花生、瓜條、麻花糖等各種點心和茶葉。
旁邊臨時砌好的灶臺上,二三十口鍋正在煮豬肉,肉香味不斷的飄散開來,讓人聞著就食指大動。
待時間來到中午,便開始陸陸續續的有宗親以及阿姑大姐過來。
說起這個,就不得不說雙旺這邊鏟山和祭祖的規矩,外嫁的鄧氏姑姐,在族里鏟山或祭祖的時候,她們都可以回來參加,但她們的丈夫和兒女,就不能參加了。
作者外公去世得早,但作者連他埋在哪里都不知道,一次都沒去祭拜過,不是不想去,而是雙旺這邊的規矩,外孫是不能去外公外婆那邊祭拜的
隨著各地的宗親以及阿姑大姐的到來,現場就開始熱鬧起來,那耶鄧氏這邊早就安排好專門的人員負責招待這些宗親。
這些宗親,有一部分是第一次來,都是第一時間去參觀那耶鄧氏的新祠堂。
結果自然是不用多說,有一個算一個,全都被震撼到了,哪怕同族兄弟早就跟他們說過這祠堂有多牛逼多漂亮了,但別人說跟自己親眼看到,感覺還是完全不一樣的。
至于鄧世榮的家庭功德碑,也給予了這些宗親一點小小的震撼,主要是大概內容他們已經聽同族兄弟講過了,有了充足的思想準備之后,再看這家庭功德碑,自然就沒有那么震撼了。
參觀完這祠堂,這些宗親在震撼之余,心中不免也升起了一抹自豪。
畢竟,那耶鄧氏是他們的祖地,祠堂里面供奉的祖宗也是他們的祖宗。
那耶鄧氏牛逼,他們引以為榮也是正常的。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