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發現李信敢光明正大的在自己面前說嬴政的壞話,不是因為對嬴政不夠敬畏;而是在他的世界里,已經是人人都在議論嬴政的所作所為了。
只是因為扶蘇身在臨淄城,對這些事毫無感知。
“事情竟然嚴重到這種地步了嗎。君子一旦怯懦,后退;小人就會得寸進尺。君子和而不同,朋而不黨。小人則勢必聚而黨之,隨后伐異。丞相綰一走,朝中勢必開始混亂。”
李信點點頭,“太子說的一點不錯。他們就是看到丞相綰離開了,所以無所顧忌。”
二人又喝了點酒,扶蘇想著要不連夜送走李信吧。再這么談下去,到時候他失去的只是侯爵之位,自己失去的可是一個帝國江山啊。
李信看著扶蘇會見他時,都不留左右侍奉,顯然是十分信任他。
便趁機拉著席子,拿著箕座,來到了扶蘇的身邊跪坐下。
他非常虔誠地行禮,似乎是在叩拜祖宗、神明。
“太子,您上次說的話,還算數嗎?”
扶蘇端著的酒爵,也不得不在空中稍作停留,“將軍所指的,是哪一件事呢?”
“我亦然是有可能成為一方諸侯的人啊。”李信湊近認真問著。
昔日雙目如電、威風凜凜的李信,當他在面對可能到手的諸侯王位時,也流露出了貪婪的一面。
因為貪婪,所以雙目也不再澄澈。
可固然如此,李信這種人絕對是有底線的。至少扶蘇不相信李信是一個會為了一個諸侯王的位置就去和嬴政作對的人。誰知道他在打什么算籌呢。
“這得看陛下的意思。”
李信一聽這個,立刻叫嚷起來。“陛下不許分封。現在大伙兒都看著您呢。”
“大伙兒?到底有多少人希望我回去?”
“起碼一半的臣子都盼著呢。”
扶蘇如今才知道樹大招風這句話什么意思。
固然扶蘇之前也想要利用群臣想要分封的心思和嬴政抗衡,但是他不能阻撓皇帝制度的建立啊。
假設自己利用這個機會,鏟平了嬴政。自己上位,到時候還是要迂回施行郡國并行制,最后還是要削藩王。那皇帝制度的建立又等到什么時候呢。
目下,并不是好時候。
而且作為兒子,他沒有反對老子的名目。
扶蘇搖搖頭,“那我更不該回去了。我身為陛下的兒子,怎么能夠幫著臣子和皇帝陛下在這種時候作對呢。”
李信聽到了,卻大為贊賞。
“我正是欣賞太子這一點啊。不會為了自己的利益,就去做大逆不道的事情。太子今日會放棄這樣的絕佳機會,效忠皇帝陛下。日后對待臣子,也絕對會是一個言必行,行必果的人。”
“臣敬太子一爵。”
李信就擔心扶蘇這小子看著人模人樣的,別是個衣冠禽獸。自從上次扶蘇和他談話,李信就發覺太子藏了好多手。
李信唯恐太子造反,自己也跟著遭殃。
現在李信在天下人心目中的地位可是恒陽太子在戰場上的得力助手啊。
外人都說他和太子心意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