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你對遣使鄴城一事,有什么看法?”曹操目光移向他的謀主荀彧,向荀彧垂詢道。
荀彧神色淡然,從容應道:“以臣下之見,或可一試,如公仁所言,遣使鄴城,向袁本初說明利害關系,剖析結盟一事的佳處,以求與袁本初相和,共同防備秦軍。”
“三足鼎力,弱者合縱,強者連橫,今我中原最弱,若是不行合縱,反行連橫之事,是坐待夷滅也。”
念及六國舊事,屋內之人就有所感悟,其中夏侯惇和夏侯淵兩個反對派也是心有戚戚,六國作為弱者,不聯合起來對抗強秦,反倒是自相攻訐,不修和睦,卒為強秦所滅,教訓實在是太深刻了。
經過荀彧的一番話,屋內文武多有點頭相和者,大半人都同意了遣使鄴城,申明盟交一事。
但也有人心中不愿,只是不敢出頭言說,這人便是背叛袁紹、投效曹操的許攸。
作為一名二五仔,許攸因為烏巢一事立下大功,加上和曹操舊日的關系,被曹操引為親信,每有會議,他都有參與的資格。
往常的時候許攸也會發表一二觀點,神態從容不迫,可今日所議的事情,他卻是不發一言,蓋因這涉及到他本人的利害。
如果和袁紹結盟,那他這個二五仔將如何自處,且知道往常袁紹有著人向曹操索要他的事跡,雖是被曹操推脫了,可對于曹操的人品,許攸不敢完全放下心來。
曹操殺人救豬的事情,許攸是有所耳聞的。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曹操這樣品性的一人,許攸自忖得尋覓一條其他的出路了,狡兔三窟的故事殷鑒不遠。
見眾人無有異論,曹操撫掌道:“就如文若和公仁所言,遣使鄴城,與袁本初說明利害關系,以求達成盟交,共抗強秦。”
計議已定,大會散去。
曹操留下荀彧、董昭等親信謀士,向他們垂詢起了使者的人選。
“非程仲德不可。”荀彧給出了一個鐵定的人選:“仲德腹有韜略,身懷膽魄,是一往而無前的佳士,若遣仲德,則事情十有八九可以功成。”
“程昱嗎?”曹操微微頷首,程昱才策謀略,為世之奇士,且其膽略過人,超乎賁育。
目下袁曹因官渡一役交惡,到現在兩邊關系還不是很好,的確需要一個有膽量的人北上鄴城,使出如簧般的巧舌,道明利害關系,說服袁紹應下結盟一事。
“那就遣仲德一往。”曹操認下這個人選。
在挑選好出使鄴城的使者后,曹操心下感喟了一聲:本初啊本初,莫做小女兒姿態,念及舊仇!!!
:<ahref="https://fd"target="_blank">https://fd</a>。手機版:<ahref="https://fd"target="_blank">https://fd</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