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文若一言,孤大為解惑。”曹操微笑著點了點頭。
納下了荀彧的進言后,曹操旋即就做出了決策——以曹仁為督,都統張遼、樂進掩襲平原,這里曹仁前面攻伐青州,因袁譚麾下青州別駕王脩堅守臨淄,所故青州唯齊國未下,而曹操擔心曹仁頓兵堅城之下,師老兵疲,已經召還了曹仁還歸許都。
而今又須勞苦一番曹仁了,也是曹操麾下,諸夏侯曹中,有資歷有名位,且能獨當一面的大將,除卻為秦軍俘獲的夏侯淵,唯余一個曹仁了,至于其他人,夏侯惇善于治政而不善于兵事,曹洪貪于財貨而于軍陣不怎么精通,再如曹休、曹純等人,資歷太淺,不足以當一面。
所故,在曹操不得親自出馬的情況下,曹仁是唯一的選擇了。
……
鄴城。
‘袁本初何等英豪,何期二子庸庸,有如豚犬乎。’在收到袁譚北上的消息后,黃權嗤笑了一聲。
在黃權看來,如今鄴城見奪,魏郡為秦軍攻取的情況下,袁譚和袁尚二兄弟,就算因為往日的恩怨難以做出互信,不得合兵一處,但好歹也應該知道唇亡齒寒,不至于這個時候還交兵廝殺。
但黃權萬萬沒有想到,袁譚在收到他的家,同時得到秦軍結盟的保證后,竟是大大咧咧的北上河間攻伐袁尚去了,這當真是出乎他的意料,畢竟袁氏已經到了這幅凄涼的境況,袁譚竟還是要去兄弟相爭。
‘不愧是大王,拿捏住了袁譚的心思。’
一念至此,黃權佩服起了劉璋的先見之明,前面崔琰帶著劉璋的手令,要求黃權撥出袁譚的家,交予崔琰送到平原,當時黃權多少認為不妥,擔心如此一來就失去了制約袁譚的利器。
可如今看來,用袁譚的家取信于袁譚,換取袁氏兄弟爭斗不休,確乎是一樁大好的交易。
當下,黃權靜坐于鄴城,坐觀河間的兄弟相爭的戲碼,只等一個良機的出現,而后通傳給大王劉璋,接著揮兵東進,一舉掃定河北。
至于到時候的主帥,黃權自認劉璋應該會親自趕赴鄴城,以秦王君上之重威,指揮諸路兵馬攻伐,也是掃定河北這等潑天的功勛,非是臣下所能應承,唯有劉璋才得接下。
自古功高震主,而功高的若是主君,那就沒有任何的問題了。
是故,靜坐鄴城的黃權,一時間倒是顯得閑適了起來,不過黃權也并非沒有事情可做,他這一段時間來,每日遣送袁氏舊臣西入關中,其中有名士,也有豪族,但無一例外,都是鄴城的隱患,私底下的袁氏死忠。
當然,不止于袁氏舊臣,此中魏公府的袁氏子弟和袁氏親屬,也在發遣關中的隊伍中,而與袁氏結姻過的豪族,如無極甄氏、魏郡審氏,也在發遣的名單中,這里也是因為關中土廣人稀,需要人口填充,所故但凡和袁氏扯上關系的,黃權都是一并發遣了事。
不過發遣人員西入關中,黃權并非是一次性發遣了事,而是進行了分類排序,這里和袁氏關系近的,有危害的,就先行發遣,同袁氏有關系,但關系淺的,則安排在后面發遣,每次發遣的人數不多,以免一股腦的發往關中,道路上就是一個大麻煩,關中接受又是一個大麻煩。
一邊坐觀河間的戰事,一邊做著魏郡太守的細活,黃權慢慢等待起了一個良機的出現。
……
河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