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譚和袁尚真的是親兄弟嗎?”
當收到來自河間的戰報時,劉璋感喟了一聲,作為親兄弟的袁譚和袁尚,為了河北之主的位置,殺的是難解難分,全然沒有一星半點的兄弟親情在,仿若是兩個懷揣著血海深仇的敵人。
不過劉璋也沒有太過感慨,畢竟權力斗爭,通常都是你死我活的,不顧一切情誼,父子都會為了權力反目,就如隋煬帝于隋文帝,唐太宗于唐高祖,何況是袁譚和袁尚兄弟之間。
只是讓劉璋有所不解的是,當下河北之地,北有劉備,西有關中,南有曹操,不管是哪一面都存在強敵,再加上魏郡被他拿下,袁氏已經是陷入危殆的情況下,袁譚和袁尚竟還是爭斗不休,不顧四面虎視眈眈的強敵。
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惡!
攘外必先安內!
復南明舊事!
對于袁譚和袁尚之間的恩怨不休,劉璋心中有著幾個答案,可以用來解釋袁譚和袁尚在外有強敵的情況下,還兀自相攻的心理狀態,這有時候,內斗的優先級就是會超過抵御外敵。
更何況歷史早就有了明證,歷史上袁尚在審配、逢紀等人的幫助下登上河北之主的位置,而袁譚不服,在不敵袁尚的情況下竟是勾連曹操,和曹操結為姻親共同對付袁尚,兄弟相爭,使袁氏失了河北,兄弟幾人,最后得身首異處的下場。
如今好似歷史重演一般,袁譚和袁尚兄弟相爭相斗,不過不同于歷史上的是,同袁譚結盟的不是曹操,而是劉璋這位秦王。
“戰局如何,孰優孰劣?”劉璋放下心中的感喟,他向列坐席間的賈詡問道。
賈詡拱手還稟:“袁譚兵力多一些,但精銳不如袁尚麾下的鄴兵,再加上袁尚麾下有張郃、高覽這些能將,所以一時間兩邊難解難分,不上孰優孰劣,入了相持的境況中。”
“相持嗎?”劉璋失笑了一聲,對比這場河間的兄弟相爭早日分出結果,袁譚和袁尚相持不下,卻是對他來是一樁好事,蓋因袁譚和袁尚相持的時間越長,對二方的錢糧、士卒的銳氣都是極大的消耗,利于他后面一舉掃定河北。
“是相持。”賈詡點了點頭:“不過這也是因為袁尚沒有去調動幽州的兵馬,不然幽州兵馬南下,和袁尚合兵一處,袁譚只怕就不是對手了。”
“看來袁尚還存著保全幽州的想法。”劉璋對于幽州當下的局勢了然于心,而今遼西、右北平為劉備所占據,劉備更有鯨吞幽州的心思,而今新任幽州刺史審配,正在漁陽同劉璋對峙,一時間倒也分不出勝負,不過若是幽州的兵馬被南下調到了河間,審配只怕就不是劉備的敵手了,幽州就會入劉備的手中。
念及劉備,劉璋心中不免欷歔,他這位同宗好似打不死的強,每每都能混的不錯,到了徐州,陶謙將徐州讓給劉備,到了曹操麾下,曹操推劉備為左將軍、領豫州牧,后面到了袁紹麾下,又甚得袁紹信賴,而后為袁紹所遣攻伐遼東,蕩定遼東后獲取到了一塊基業。
現在劉備都統遼兵南下,臨陣斬殺烏桓名王蹋頓,順勢攻下遼西、右北平,大有席卷幽州的意思,麾下更是招募到了一批文武良臣,如田豫、牽招等人,可謂是人才濟濟。
高祖之風,英雄之器,劉備確乎當得起這個評價。
“如大王言,袁尚當是有保全幽州的意圖,只是幽州多半是難以保全。”賈詡搖了搖頭笑道:“蓋因袁尚不得幽州之兵,難以擊退袁譚,如此袁譚和袁尚兩方只會相持下去,日子久了,兩方人馬師老兵疲,且糧草輜重消耗殆盡,將為大王所破也。”
“以卿之見,袁尚最終會調遣幽州之兵南下嗎?”劉璋垂詢了一句,現在袁尚不想調遣幽州的兵馬南下,不代表袁尚不會改變心思,如果河間的戰事相持的時間太久的話,袁尚不定會改變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