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至少在安可的認知里,對于法術的效果未有這么總結過。很多時候,只會有一兩個詞帶過,比如“召喚一個火球”,“借風飛起來”……是這種語言之類的東西。而且還多了些新的,以往不會出現在法術書里的名詞。
不過安可只需要學習就行了,能掃清一點腦海里的迷霧總是好事。
不多時,安可就學會了三個法術,很輕松,準確說除了洞察術耗費了少許心神外,另外兩個都是憑著感覺就直接釋放出來了,就和拾起曾經擁有的東西一般。
火花術如字面意思,并沒有預想中那樣絢麗,僅僅只是召喚出了一枚小火球,然后發射了出去。
在開始時,安可未預料到火球的生成位置會離自己的掌心那么近,突如其來的灼熱感使她小手一激靈,魔力流隨即中斷了。
未徹底生成的火球,在沒有魔力注入的情況下,還沒加速就迅速墜落,一不小心就落在了安可的衣服上,嚇得她手忙腳亂地撲打了好一會。
搓著發紅的手掌,看著衣角多出的黑窟窿,安可依靠自己明白了新的道理。
魔法終究是危險,且需要嚴謹控制的——哪怕它看似低級。
僅一次,安可便理解,這只適合遠距離引燃物品——既沒有沖擊力,也不會炸開之類的,更不會持續下去——至于作為防身手段,靠數量來湊?
然后就是風行,至少這個法術具有實用性了。雖然安可不清楚壁文說的安瓿與磅的關系,但她能輕而易舉地用氣體將自身拖起來,移動速度同她步行相差無幾。
最后就是洞察術,這個術讓她思索了好一會,才算明白這種法術與神術有一定的關聯——雖然此時她對神術還模糊一片,但不妨礙她腦子里有一處角落說“挺像神術的”——這種術法之所以需要“預視”,是因為它的成立需要兩個條件。
一是需要施法者準確知曉所想事物,或與所想事物密切相關的東西。
二是根據目標事物的造物痕跡,來模糊定位。
首先知曉所想事物這一點就已經難倒了大部分施法者。很多人認為只要認清了物體的形態便是知曉了它,但對于施法者來說這是不夠的。最具體的例子就是,兩名孿生的兄弟,只依靠外貌,怎么能確定施法者的目標呢。或許近距離釋放法術能憑施法者的視線引導,可長距離施法呢,比如跨越了一個國家遠程施法,或護身庇佑之類的。
施法者們很早就通過倚靠“造物痕跡”,這種同魔力回響有相似卻不相同的現象,來確保目標的鎖定。這涉及到了神術的范疇,安可腦子里于此暫時還是混沌的。但安可明白所謂“預視”,就是對造物痕跡變化的敏感,且能本能推演的一種能力,他們所見的世界同別人大不一樣,只不過他們自己忽視掉了。
換言之,如果一個人能準確知曉一片封閉區域的造物痕跡,那他也能通過某些手段去推演,也就成了某種意義上的“預視”天賦者。
安可并無預視天賦,不過在她直接釋放洞察術時,她卻也能看見一些幽藍的軌跡,這讓她很迷惑。不過就是某些時候成功,某些時候失敗罷了,這似乎和她期望的東西有關。
她也不氣餒,畢竟本就對于第三個法術不抱期望就是了,能成功就已經是預料之外。
至于靈驗與否,看著安可面前多出幾罐蜂蜜就知曉了。
而后就是那古老的,原先就存在的壁文。本來就昏暗,壁文又是布滿整片墻壁,這讓安可地十分吃力,所幸她也不需要讀完整,畢竟她并不理解這種文字。但依稀能從上邊看出古斯密特文的特征,后世神文眾多,但包括赫伯萊文這種主流神術文字在內,都是古斯密特文的演變。而這種文字,似乎比古斯密特文更加久遠。
這不是現在的她能理解的東西,所以安可果斷放棄了。
該離開這里了,安可眸子凝視著漆黑的內殿。
離開了月光照耀,一切都是陌生與未知,帶著濃郁的陰影。沒人知道前方會有什么。
要不還是睡一覺天亮再出發吧,安可不自覺咽了咽口水,這么想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