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振東呵呵一笑,沒有多說,畢竟幾十年后的情形和現在沒有可比性。
池總工道:“總之能大大方便其他同志的工作,至少不用在計算機顯示器上辛辛苦苦的抄計算結果了,也能讓他們輕松不少啊。”
高振東笑道:“方不方便其他同志先不說,我倒是盼了很久了,厲所、池總,給我準備一臺,我叫人來取。”
這玩意分量不輕,還是請廠里派個車過來取比較好,自己搬太累了。高振東盼這玩意已經很久了,所以一點兒不客氣,直接開口要。
池總工指了指角落里的一個木頭箱子:“哈哈,早就給你準備好了,知道你急著用。要不要我們替你送過去?”
這玩意是鐵殼的,死重死重的,紙板包裝可不好使。
高振東想了想,拒絕了,他在運算所呆過比較長的時間,知道運算所的車子也不富余,還是自己廠里來運吧。
厲所長也沒堅持,他們的確是車子比較緊張,在正常的排產計劃之外,不知道什么單位什么原因,額外申請了一批djs-59,這讓他們的生產和運輸的壓力都陡然加大。
雖然運算所不負責將djs-59運到使用者手中,一般只負責送到火車站或者機場,甚至有的使用單位會親自來提貨,但是即便如此,本來就捉襟見肘的運力也更加雪上加霜。
此時,大漠深處,幾位科研負責人正在開會。
“新申請的djs-59什么時候能到?另外,電源問題是要好好解決一下了。”
沒錯,申請這批額外的djs-59的單位,不是別人,正是大漠那邊。
除了類似大漠這些少數單位之外,其他單位想額外申請djs-59,不說是癡心妄想吧,至少也是異想天開。
djs-59上一顆多余的螺釘都沒有,更別說多余的整機了。
而他們申請djs-59的原因,也很簡單。
一來,這東西的確好用,隨著北方支援專家的撤走,以及相關工作的推進,計算機的需求越發迫切起來,原來那幾臺,笑死,不夠用,根本不夠用啊。
第二個原因,卻是預先沒有想到的,或者說是非正常的原因。
有幾臺djs-59因為那邊惡劣的用電環境,掛了。
涉及到精密設備,使用過程中是有一系列的使用規程規范的,主要就是為了在惡劣工作環境下,盡量把設備用好,同時保證設備的安全。
而且這年頭的設備規矩就更多,因為技術原因,很多操作步驟是需要人工完成的。
很多要求或者流程在日后看起來簡直莫名其妙,但是在這個年代,就是必須的。
比如日后根本沒人用到,甚至絕大部分普通人都不知道的一個命令:磁頭停靠或則說磁頭歸位,就是一個典型。
在硬盤發明的早期,操作系統是沒有能力去自動完成這些工作的,甚至操作系統的小部分編制人員,根本就不知道還需要完成這個工作。
但是再好的制度,也杜絕不了意外的發生,大漠那邊就是這個情況,頻繁的意外斷電導致的計算機損壞。
這讓已經領略過先進技術魅力的工作人員非常不習慣,結合本來就高漲的需求,干脆額外申請了一批djs-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