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那個,尿素鋼第一次試產的時候,就是不知道哪個化學研究所過來把所有的成品都運走了。”
“.”
其實大家都想象不到一個事情,那就是如果沒有高振東搞出來的尿素鋼,那即使到了幾十年后的80年代,我們的尿素產業會依然受制于人,尿素工業的起飛時間會更晚。
當然,這個事情高振東沒法拿出來說,只能在心中暗爽了。
而鄭良樞同志看著這份報道,心情是喜憂摻半。
喜的是自己這次外放,恰逢其會,起點非常好,正好就負責這個od車間。
憂的是這么好的條件,如果自己沒有做出大致過得去的成績來,那反而會影響后面的節奏了。
想到這里,鄭良樞看了看墻上的三種槍械用鋼材的研究計劃圖,又釋然了,怕什么,老高那兒直接就已經把成績給準備好了,自己只要盯緊一點,按步就班的做下去,就不會有問題,一份成績穩穩到手。
而像應化部這幾家這么操作的單位,明顯不止這么一組,只是他們別說頭版頭條了,就連上《日報》都不一定上得了,能上日報的,都是不簡單的那種。
高振東很快就在《日報》的科技相關版面,看到了自己的另外一個成果。
十七機部、國科院、十二機部聯合撰文,報道了十七機部“通用單晶爐”以及“電子工業用高純硅單晶體”研究完成,且成功完善了工業化批產工藝的消息。
說起來十二機部也委屈,這個東西,是他們用得最多,可是他們卻排在了最后。
十七機部是完成上述研究的部委,排第一無可厚非。
國科院是國內科學技術的最頂級技術力量,負責對成果進行國家層面的的認可、鑒定和驗證,排第二也是正常。
最后就只剩下十二機部弱小無助又可憐的排在了第三。
“硅單晶體是電子工業皇冠上的明珠,是新興的半導體技術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料,而純度達到5個9的硅單晶,是半導體工業成熟發展的一道難關。”
看到這里,高振東笑了,“工業明珠”,這個他熟悉啊,自己前世看到的“明珠”可不少,只是沒有幾個能在皇冠上呆太久的。
例如一開始的機床,到后來的圓珠筆尖,再到后來,實在是沒得東西往皇冠上鑲嵌了,打印機、鋼筆尖都上去了,想想也是挺為難這幫補鍋匠的。
誒,不對,打印機這個明珠現在已經被自己搞定了,雖然不是噴墨、激光的,但是你就說它能不能打印吧。
雖然到自己穿越為止,有一些明珠依然還是明珠,比如光刻機,但是高振東相信,它們都呆不久了。
不過這篇文章提到“工業明珠”的出發點,明顯和前世那幫補鍋匠不同,是真的以技術難度和社會效益出發評價的,而不是根據“某國有了就不是明珠,某國沒有的再lo那也能往工業皇冠上放”的這種抽象標準來評價。
高振東想到這里,心中暗下決心,補鍋匠們,讓我為你們的工作提升一點難度吧,沒準兒還能把一貼的價格從五花旗分提高到十花旗分呢,雖然價格都一樣賤,但是賺錢嘛,不寒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