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大家都有一點沒想明白他的想法,高振東解釋道:“是這樣的,彈體加粗了,升力加大了,原本尾翼就可以減小了,順帶還能減小阻力,這是其一。”
這個比較容易理解,大家一聽,嗯,對對對,那邊增加了某一參數,這邊就可以順勢減小,高總這小連招一套一套的。
不過既然有其一,就有其二甚至其三,大家都很好奇。
“第二,現在這個尾翼,是在低過載下使用的,當過載上升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這個尾翼有點過于穩定了,對于發揮機動性不利。原本尾翼上的陀螺舵,在這個時候力矩有點太大,把彈體運動趨勢卡得有點死了。減小翼展,降低這種力矩,對于機動性有好處。”
尾翼陀螺舵,是個被動的穩定手段,參數一旦確定之后,是沒法控制其行為的,你想要,它在,你不想要的時候,嘿,它還在。
這個手段到了高機動紅外空空彈時代已經徹底消失,但凡對于機動性沒影響的話,這種成本低廉結構簡單的手段是不會被放棄不用的。
但是高振東現在暫時沒法徹底放棄這個東西,徹底放棄的話,導彈的穩定就得上主動控制手段了,在這個時代有點超綱了,
r-73的60g機動性,是靠5個控制通道實現的,兩個燃氣舵通道、兩個空氣舵通道,一個副翼通道,非常復雜,以現在的環境條件來說,得考慮上計算機了。
如果說0.15米的彈徑,想想辦法還是能把djs-60d塞進去的話,但djs-60d的價格,恐怕誰看了都肉疼,這和用黃金做聚能破甲藥型罩沒什么區別。
所以高振東的選擇是減小翼展,至少控制系統對抗起穩定力矩來沒那么困難,機動性也會好一些。
同志們這才想起來還有這個問題,這樣一來,結合彈體加強的程度,是不是能考慮更進一步加強機動過載了?
“高總師,那我們能不能考慮徹底放棄陀螺舵,靠主動氣動舵面的轉動來控制導彈的穩定。”
他們都知道高振東的自動控制是很厲害的,能在京城工大上課的,還上的就是《自動控制原理》,這種問題,問他準沒錯。
高振東皺皺眉頭:“理論上可行,但是有個問題,主動的氣動舵面既要負責控制滾轉,又要負責導彈的轉向,在現階段,以我們手上的控制系統來說,沒有數字控制系統難度有點大。djs-60d有點太過昂貴了。”
這個時候,還處于軍艦遠比飛機貴的時代,所以反艦導彈上裝計算機,大家舍得,空空導彈上裝這玩意,就太過分了。
總師點點頭:“高總說的這個的確是個問題,要深入考慮,詳細計算,把握好穩定與機動之間的平衡。”
見大家有點不甘心的樣子,高振東還是把自己的一個不太成熟的想法拿了出來。
“如果一定要取消這個陀螺舵,用主動舵面去控制導彈穩定,倒也不是沒有辦法,只是這個想法不是很成熟,需要投入比較多的精力和代價才有可能最終落地。”
大家一聽,又來勁了,有辦法就好,哪怕暫時不能實現,這枚彈上不能實現,但是沒準在日后就行了呢。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