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勸降,李自成大軍壓境,逼迫他投降,但是以前答應的條件還是會給他。但這個時候,有消息傳來,他的家被拷餉了,愛妾被擄,他當然要嚴詞痛斥大順軍的行為。
注意!吳三桂已經成長為一個小政治家,不是簡單軍頭軍閥!
他很年輕,才32歲,身逢亂世,又手握重兵,有想干一番大事的野心。
只不過政治段位還很低,甚至不如李自成。
對于政治家,保住實力最重要,發展實力最關鍵!
不會被情感刺激去干蠢事,愛妾以及家人可以暫時放在一邊。實力到了,有仇隨時報,實力不到,有仇也得忍著,還得裝無所謂。
所以,吳三桂罵歸罵,依然沒有斷絕談判的意思!
第五次勸降,大順軍告訴吳三桂,沒搶他愛妾,是自己失蹤了!也沒拷餉他家,只是要了十幾萬兩銀子的助餉。
吳三桂又雙叒叕猶豫起來,猶豫的原因,也有清軍使臣的推波助瀾。
清軍使臣同樣來了很多次,但他們的條件從來不變,就是:封王,允諾大順軍敢打你,我們幫你!
至于要銀子和糧食,在大清軍不存在!想要大家一起去搶!
同時警告吳三桂,你只要投降,大順軍一定會給你壓力,讓你打清軍,消耗你。
這顯示出多爾袞作為政治家的老辣,也有他們生存發展的竅門,我的實力是打出來的,最差結果不過是恢復到大明朝的形勢,我不懼!
因此,不怕你反復,我會不斷給你施壓!
終于,李自成耐心耗盡,想進一步威逼,先小范圍打一下,展示軍威,讓軍隊拉出野戰炮,開始轟!
他為啥著急先動手,這涉及到他的想當然,認為大軍一到,外加條件不變,吳三桂必降。
拷餉是拷來海量金銀,可糧草不多,糧食這物資就是這么倔,這么牛!
你哪怕金銀再多也沒用,金銀當不了飯吃,缺糧你只能乖乖等來年收成!
十萬大軍,人吃馬嚼,李自成耗不起時間,促使他先動手!
話說回來,糧草不多,你發啥神經來威逼吳三桂?
小范圍開打后,清軍使臣趕緊進言,王爺放心!我大清雄兵立馬過來幫你教訓大順這幫土包子!
吳三桂的關寧軍可不是嚇大的,是真能打仗的精兵!
吳三桂心一橫,談判桌上還得靠實力,先給你李自成一些教訓,讓你知道我關寧軍的厲害。
就這樣,小范圍逐漸升級,那邊清軍使臣不斷說,我軍已兵臨山海關,立馬就來。
二十二日,雙方激戰一整日,清軍雄兵依然一動不動,吳三桂知道上當,怪誰?誰告訴你清軍會白賠士兵幫你擋刀?
一片石的秘密復雜么?其實也不復雜,兩個不成熟的政治家,一個沒忍住沖動了一把,一個始終在猶豫!
吳三桂的最優應對策略,投降!當然是有條件能拿軍餉糧草的投降!達不到條件,魚死網破!
至于吳三桂被逼去打清軍,多年以來的操作,關寧軍熟!真真假假地跟清軍打。
改朝換代了,還想拿高薪?不可能!
保住自己的地盤,保持原有的軍事格局,趕緊發展自己最關鍵,發展不了就別動爭霸天下的心思!
李自成的最優策略,攪不動吳三桂跟清軍打,就跟清軍和談,短期內罷兵,談不談得攏無所謂,爭取時間鞏固山河四省最關鍵。
拷餉弄到了錢,千萬別浪!明白自己的根基不穩,趕緊整合訓練軍隊!有錢,軍隊三年內垮不了,這才是最大的籌碼!
雖然,李自成的戰略局面處于南北夾擊狀態,但穩住別浪,能搏一把江山一統!
沖冠一怒非紅顏,一片石敗勢難回!雙雄爭斗惹人笑,另有大鱷等撿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