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是個急性子,率先開口道:“管他什么打魚的,販鹽的,先殺到太平,給花云兄弟報了仇再說,張士誠那鹽販子要敢來,只消給末將五千人馬,定叫他有來無回!”
朱元璋笑著搖了搖頭,“這太平城我們經營多年,城池堅固,陳友諒又布以重兵,攻城太難。而且太平在上游,應天在下游,陳友諒水師又數倍于我,逆流而上與我水師不利。縱使拼個慘勝,張士誠再趁虛而入,必定得不償失。再者,我部大軍于陸路直取太平,最少要一天才能到,若是陳友諒率水師直取應天,半日就到應天,如此必敗無疑。”
徐達接口道:“不如重兵于應天死守陳友諒,再遣勇將,分兵于常州扼守張士誠。”
朱元璋眉頭緊皺,“這樣的話,怕不能長久,兵分兩路,腹背受敵,難啊!”
朱元璋看向劉基:“伯溫先生,可有妙計?”
劉伯溫上前一步,“現下局勢,攻難保穩勝,守則難以持久。欲破此局,關鍵就在一個快字。當下大敵當前,若能以迅雷之勢破陳友諒,張士誠不足為慮。”
朱元璋點了點頭,“先生此言有理,不過如何才能速勝陳友諒呢?”
劉伯溫面有難色,沒有言語。
朱元璋看向康茂才,“我倒有一個辦法能速勝,但要康大帥好好配合,不知康大帥可愿意?”
康茂才上前道:“主公吩咐便是,末將萬死不辭!”
朱元璋道:“陳友諒邀張士誠來攻,怕最少也要十數日光景,若要速勝,就要在張士誠興兵來攻之前,引陳友諒主動來攻應天。若要引陳友諒速來攻應天,非康大帥不可。”
康茂才道:“主公只管吩咐便是。”
朱元璋又道:“康大帥曾與陳友諒有舊,只需康大帥詐降,寫信給陳友諒說愿為內應,只要陳友諒相信康大帥是真降,必引兵來攻,只要他陳友諒來,這事就成了八成。”
康茂才道:“末將府上倒是有個老門房,與陳友諒相識多年,若是讓他去太平送信,陳友諒應該會信。”
李善長道:“此戰若是不能速勝,張士誠再引軍西來,應天城危矣!”
朱元璋笑道:“只要他陳友諒敢來,定將他殺個片甲不留。陳友諒一敗,張士誠定不敢來!”
太平城里,陳友諒心想只待張士誠的信使一到,直取應天,他朱元璋必敗無疑,朱元璋若敗,整個江南再無抗手,這天下可謂手到擒來。
忽有人來報,有使者持康茂才的書信上門,陳友諒心頭略有驚疑,等看到康茂才的信函,不由哈哈大笑,直呼:“真乃天助我也!”
忙問那送信之人:“康大帥現在在何處?”
信使答道:“大帥被命駐守江東橋。”
陳友諒又問:“這江東橋是石橋還是木橋?”
答曰:“江東橋是木橋。”
陳友諒不由得哈哈大笑:“好!你回去告訴康大帥,朕明日便至,到了江東橋就以老康為暗號,聽得有人喊“老康”便合軍直取朱元璋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