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回應天,將今日之事進行了詳細匯報。朱元璋得知陳友諒明日便來攻城,心想大事成矣。
隨即令李善長拆了江東橋,改成鐵石橋。李善長一個晚上便將一座木橋,改建成了鐵石橋。
同時命馮國勝,常遇春率三萬人馬伏于石灰山,徐達于應天南城門拒守,楊璟率軍伏于大勝港,張德勝、朱虎率水軍出龍江關,朱元璋親自坐鎮廬龍山。
于山巔設紅黃二色大旗,若舉紅旗則是敵軍已至,明面上的各路軍馬出擊;若舉黃旗則伏兵盡起。安排已定,各司其職,只待陳友諒自投羅網。
當晚陳友諒召集眾人,說道:“朱元璋手下康茂才邀我攻建康,他來做內應,諸位覺得靠得住嗎?”
丞相張必先回道:“朱元璋向來奸滑,此事必有詐。”
陳友諒只是沉吟不語。
太師鄒普勝道:“丞相言之有理,康茂才雖與陛下有舊,但此時來投,怕是準備好了天羅地網,只等陛下去鉆。”
陳友諒陰狠地笑了笑:“他康茂若是詐降,朕倒也不怕。太平現在水師數萬,戰艦千艘,順流而下,直取健康。就算他康茂才是詐降,攻不下健康,退回太平也不過半日。他若是真降,那就是天賜良機,若是不去一趟健康,怕要追悔莫及。”
最終陳友諒力排眾議,決定出兵,直取朱元璋大本營——應天。
翌日,陳友諒親率水師數萬,戰艦千艘,直撲應天城。陳友諒水師先到大勝港,大勝港楊璟整軍備戰。
陳友諒見這水路很窄,只能同時行三條船,易守難攻,又見對方軍容整肅,怕是不好打,便退回長江之中。
再沿江而下,到得江東橋,陳友諒一看,又是大驚,昨天說的是木橋,今天就變成了鐵石橋。
于是派人于船頭大喊“老康!”
喊了半天,沒有一點動靜,知道這其中必有詐,只得退到龍灣,先派一萬人登岸,以修筑防御工事。
此時正是盛夏,烈日當空,甚是炎熱,眾將多是披重甲,酷熱難當。紛紛請戰,想早點拿下陳友諒。
朱元璋笑道:“不急,大家先吃飯,等下會下雨,等下雨了,我們再攻打不遲。”
眾軍士看著萬里無云,驕陽似火的天空,哪有半點要下雨的樣子,眾將皆是不解。
朱元璋哈哈笑道:“伯溫先生善占卜之術,料事如神,他說晚點會下雨,就定會下雨,諸位莫急,聽我號令便是。”
眾軍士還頗為不忿,都不太相信今天會下雨。
不想剛吃完飯,有一片烏云從東北方向飄來,片刻之后,電閃雷鳴,須臾狂風暴雨驟至。
見下起了暴雨,朱元璋隨即傳令,廬龍山上豎起紅色大旗。
見紅色大旗,各路軍馬一擁而上,攻向龍灣陳友諒的漢軍。雙方廝殺了一陣,不分勝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