囡囡答道:“已經制定了培訓計劃,分批次送員工去設備廠商那里學習,同時請專家來廠授課。還開發了vr模擬操作系統,員工可以在虛擬環境中練習,考核通過才能上崗。”
周子軒擔憂道:“部分老員工可能對智能化有抵觸情緒,尤其是一些老班長,習慣了傳統操作方式。”
囡囡笑著說:“這個不用擔心,我們搞了個‘老帶新’活動,讓年輕技術骨干跟著老班長學經驗,同時老班長也跟著年輕人學智能設備操作,互相促進。上周三車間的王班長還跟我說,學會用平板電腦看生產數據后,比以前記臺賬方便多了。”
周陽欣慰道:“技術要升級,人的思想也要升級。囡囡,你多組織些交流活動,讓大家看到智能化帶來的好處,從‘要我改’變成‘我要改’。”
人才梯隊建設與培養機制
周子軒翻開人力資源計劃:“明年計劃引進20名高端人才,包括5名材料學博士、3名人工智能專家,還有12名具有海外項目經驗的管理人才。內部培養方面,啟動‘青藍工程’,選拔50名35歲以下的骨干,由高管和技術專家擔任導師,為期兩年。”
囡囡補充:“針對一線員工,我們和職業院校合作開設定向班,招收初中畢業生,在校學習兩年理論,第三年到廠實習,畢業后直接入職,解決技能人才短缺問題。”
周陽問道:“高端人才的薪酬競爭力夠嗎?”
周子軒說道:“我們參考了行業標桿企業的薪酬水平,提供年薪+項目分紅+股權激勵的組合方案,比如引進的首席材料科學家,年薪比行業平均高20%,還有專利轉化獎勵。”
囡囡提議:“是不是可以設立‘創新合伙人’計劃?對做出重大技術突破的團隊,允許他們以技術入股,參與成果轉化收益分成,這樣更能激發創新動力。”
周陽眼睛一亮:“這個想法好!就按你說的辦,讓法務部制定相關制度,明確股權比例和退出機制。人才不僅要引進來,更要留得住、用得好。”
綠色發展與社會責任的具體舉措
周陽轉向環保議題:“明年要啟動碳排放核算體系建設,爭取年底前拿到iso14064認證,為后續參與碳交易做準備。子軒,環保部門要牽頭做好數據收集和管理。”
周子軒說道:“已經在廠區安裝了200多個碳排放監測點,實時采集數據。還和一家碳管理公司合作,開發了碳排放核算系統,能自動生成報告。另外,計劃投資5000萬建固廢回收利用車間,明年三季度投產,投產后鋼渣利用率能從現在的70%提高到95%。”
囡囡補充:“我們還打算在廠區周邊建一個生態公園,用鋼渣制成的骨料鋪設步道,用廢棄鋼材做藝術雕塑,既美化環境,又能宣傳綠色鋼鐵理念。設計方案已經出來了,預計明年五一開放。”
周陽點頭:“生態公園可以作為科普教育基地,和當地中小學合作,組織學生參觀,從小培養環保意識。對了,社會責任方面,明年是不是可以啟動‘鋼鐵助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