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總結與下半年計劃調整
六月,軋鋼廠召開半年總結會。各項數據顯示,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30%,利潤增長35%,氫基鋼材、智能鋼材等新產品的銷量占比達到25%,遠超預期。
周陽在總結時說:“成績可喜,但也要看到不足。氫基生產線的設備故障率比預期高1%,智能鋼材的傳感器成本還有下降空間,這些都要在下半年解決。”
周子軒補充道:“下半年要重點推進三件事:一是優化氫基生產線的設備穩定性,故障率要降到0.5%以下;二是和傳感器廠商談判,把成本再降10%;三是加快尼日利亞二期工程建設,爭取年底前投產。”
囡囡說道:“我們計劃開展‘智能鋼材應用大賽’,邀請高校、設計院所參與,探索智能鋼材在更多領域的應用,比如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拓展市場邊界。”
周陽最后說:“創新無止境,發展不停步。下半年,我們要繼續保持這種拼勁和闖勁,讓軋鋼廠的鋼材不僅硬在強度,更贏在智慧和綠色!”
七月的廠區被盛夏的濃綠包裹,氫基還原生產線的轟鳴聲里,多了幾分平穩的底氣。李工帶著技術團隊蹲在軋機旁,手里拿著振動檢測儀,屏幕上的波形比上月平滑了許多。
“周總,囡囡,”李工直起身抹了把汗,“經過三次設備微調,故障率從1%降到0.3%了,主要是換了國產的軸承,精度比進口的還穩。”
周子軒看著檢測儀上的數據:“國產軸承能頂住高溫高壓?”
“能!”李工眼里閃著光,“這是咱們和洛陽軸承廠聯合研發的,專門針對氫基還原爐的工況,壽命比進口的長20%,成本還低一半。”
囡囡湊過來看軸承的顯微結構圖:“我讓質量部做了疲勞測試,數據確實漂亮。李工,這個合作模式可以復制,其他關鍵部件也找找國內廠商聯合研發。”
周陽這時也巡查到車間,聽到這話贊許道:“這才是真正的自主可控。李工,把聯合研發的經驗整理出來,下個月給供應商培訓會做個專題分享。”
智能鋼材的成本優化會議上,囡囡正和傳感器廠商的代表談判。“王總,我們每月的采購量從1000個漲到5000個,價格必須再降10%,不然智能鋼材的性價比優勢就不明顯了。”
廠商王總面露難色:“囡囡經理,原材料漲價厲害,再降真沒利潤了。”
周子軒插話道:“王總,我們可以簽三年的長期協議,保證采購量,但價格必須按我們說的來。另外,我們的研發部能幫你們優化傳感器的封裝工藝,至少能降5%的生產成本。”
王總眼睛一亮:“真能優化工藝?那我們可以考慮,我這就打電話回公司商量。”
等王總離開,囡囡笑道:“爸爸這招‘技術換價格’真高,既降了成本,又綁定了供應商。”
周子軒搖頭道:“關鍵還是我們的研發實力讓對方信服。對了,中鐵大橋局的智能鋼材生產得怎么樣了?”
“正在最后質檢,”囡囡翻開記錄本,“每塊鋼材的傳感器都校準過了,編號和橋梁的位置一一對應,下周就能發貨。他們還特意派了工程師來盯著,說這是國內第一座用智能鋼材的跨海大橋,馬虎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