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安排好了,”周子軒說,“我讓王博士帶隊,每一套都親自檢測,保證零誤差。德國那邊也來電話了,說風電葉片的焊接技術想學得更深入點,問能不能派工程師來廠里培訓。”
“可以,”周陽點頭,“但核心參數不能教,就教基礎操作。跟他們說,培訓可以,得付學費,不能白教。”
“我已經跟他們談了,”周子軒笑著說,“他們同意付十萬歐元的培訓費,還說要跟我們長期合作。”
“這就對了,”周陽說,“技術是咱們的底氣,該堅持的就得堅持。”
下午,科普角的牌子掛上了,紅底白字,特別醒目。囡囡用紅繩把機器人雕刻的鋼板老虎、兔子掛在墻上,又在展示區擺上智能保溫杯、血壓計、體重秤,頓時有了模樣。
孩子們放學回來,都圍過來看,摸摸這個,碰碰那個,嘰嘰喳喳的像一群小麻雀。槐花拉著周陽的手:“周爺爺,什么時候能讓機器人來表演啊?我都跟同學說好了。”
“周末就來,”周陽說,“讓王博士帶機器人來,給你們表演跳舞、寫字,還教你們做小實驗。”
孩子們歡呼起來,三大爺看著熱鬧的場面,摸著下巴:“這科普角弄成了,咱們院的房價都得漲。”
傻柱:“三大爺您就知道錢,這是給孩子們學知識的地方,不是用來漲價的。”
二大爺:“傻柱說得對!以后我天天來這兒看著,誰也別想搞破壞。”
許大茂:“我捐兩個智能手環當獎品,誰的小實驗做得好,就給誰。”
周陽看著這一切,覺得這科普角就像一顆種子,種在四合院的土壤里,用不了多久,就能長出滿院的希望。而那些關于鋼鐵、關于智能、關于老街坊的故事,還在繼續,像院墻邊的爬山虎,一步一步往上爬,把日子爬成最溫暖的模樣。
傍晚,夕陽把科普角的牌子染成了金色,周陽站在門口,看著孩子們在里面玩耍,三大爺在給月季澆水,二大爺在逗鳥,傻柱在摘向日葵葉子,許大茂在整理智能手環……覺得這畫面比任何油畫都動人。
他知道,這四合院的故事還長著呢。等月季開滿院,向日葵結滿籽,科普角的小實驗做得熱火朝天,這里會更熱鬧,更溫馨。而他,愿意一直做這故事里的一份子,陪著這些老街坊,把日子過得像這夕陽一樣,紅紅火火,暖人心腸。
第二天一早,周陽剛起床,就聽見院里傳來孩子們的歡呼聲,原來是槐花帶著同學來看科普角了。他笑著走出屋,只見槐花正給同學們演示智能花盆:“你們看,它自己會澆水,不用管,太神奇了!”
同學們都看呆了,一個小男孩問:“這個機器人畫的老虎能送給我嗎?我爸爸是警察,他肯定喜歡。”
周陽笑著說:“等你學會了怎么讓鋼鐵不生銹,我就讓機器人給你畫一個,好不好?”
小男孩使勁點頭:“好!我一定好好學習!”
科普角正式開放那天,四合院像過節一樣熱鬧。周陽特意讓廠里的機器人表演隊過來,三個銀色的機器人隨著音樂跳著機械舞,孩子們圍得里三層外三層,尖叫聲差點掀翻屋頂。槐花舉著自制的小旗子,站在最前面,眼睛瞪得溜圓,嘴里不停喊著“機器人加油”。
三大爺扛著他那臺老舊的相機,在人群里鉆來鉆去,一會兒拍機器人旋轉,一會兒拍孩子們的笑臉,嘴里念叨著:“得給我小孫子留幾張,讓他知道爺爺這院兒多熱鬧。”二大爺則搬了個小馬扎,坐在機器人旁邊,手里把玩著鳥籠,時不時給鳥兒喂粒谷子,嘴角卻忍不住跟著節奏微微上揚。
傻柱和秦淮茹在科普角門口支起了攤子,賣起了剛烤好的曲奇餅干。傻柱系著花圍裙,手忙腳亂地給孩子們遞餅干,秦淮茹則在一旁收錢,笑著說:“大家嘗嘗,傻柱新學的配方,加了核桃碎,香著呢。”許大茂也湊過來,把智能手環擺在餅干攤旁邊,大聲吆喝:“買手環送科普角門票啦!能測心率能計步,年輕人必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