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初來乍到,要買食物買藥買設備,要張羅父母的葬禮,要做飯洗衣服打掃房間,要酢取強身湯煉制護命丹,還要跟子魚跑步、做平板支撐、練習瑜伽,后續還要學習更多的東西
直到現在,他都沒能仔細的看看這車,給它洗個澡、打個蠟,找個適合發揮的地方讓它瘋跑幾圈,再送四兒子那好好保養保養。就這么把它關車庫里,跟被關在籠子里的野獸一樣,老秦都替它委屈的慌。
“妞兒,再等等,等咱把這些事兒理順了,再跟你好好耍耍。”他拍了拍厚重的車身,上車,打火,走人。
“老秦。”子魚能感受到他的煩躁,輕聲呼喚。
他擺了擺手,示意讓自己靜一靜。
福特f150微微咆哮,平穩的行駛在公路上。這會兒往來車輛很少,老秦有意放慢車速,打開兩側的車窗,讓風對流而過,想借此吹走心里的煩躁。
大約過了十分鐘,他覺得好點兒了。
“其實我知道的。”他對子魚。
“這些事兒都是我應該做的。”
“我之所以覺得煩躁,是上輩子得過且過,糊弄慣了。”
“所以這輩子不糊弄了,我既沒經驗,時間又緊,事兒都趕一塊兒了,就很不習慣。”
“不過沒關系的。給我一段時間,我會調整好的。”
在四十幾公里的時速下,夏季的風褪去了炎熱,輕輕吹拂間,慢慢撫平了他煩躁的心。
子魚能感受到,他其實在強壓著不適感,努力的去適應和改變。
畢竟,道理是道理,實踐是實踐。
從記事兒起家長就告訴我們別跑、慢點,誰時候沒摔過
從學起老師就告誡我們要好好學習,有幾個能十二年間堅持不懈、大學四年依然沒有放松過要求的
從懂事兒起國家就教育我們要守法,哪年沒有被判刑的
知易行難就是句屁話。
別饒道理,能服你、能讓你無可辯駁,但這依然是別饒,不是你的。
這世上,大多數人其實都在講著別饒道理,活著別人規劃好的人生,沒有自己的信念,用三個字來形容且活著。
例如老秦,到上輩子的最后一刻都沒弄明白自己到底想要干嘛,只是發現了自己這么活不對罷了。
這輩子他機緣巧合下,總算得見真我。知道“真我”想要干什么,才算從信念上認可,這才槳知”。
由此可見,“知”有多難。
現在他發現了習慣上的不適應,再克服不適、努力改變,算是在“斜上邁出了一步。
接下來,如果他能經受住千般考驗,在“斜的過程中不退縮、不迷失,并且能活到那個時候,他才算走出自己的“道”。
“好了,子魚,和我,我那瑜伽哪里做的不對”
“哦。”姐姐神神叨叨的了好長一段
“老秦,剛才你的心態不對。你現在的心態去練習瑜伽,就是對的。”
“瑜伽全世界都有人練,對身體好,還會讓人性格開朗,其實順序錯了。”
“瑜伽在古印度,是婆羅門才能修習的高級功法,而婆羅門是古印度的統治階級,號稱梵之口,即創世神的神諭解讀者,是神職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