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木人樁有錯誤的看法,其一是打樁要用力、夠勁,目的是練硬橋手。如果真是這樣,擾無須練樁法,隨便亂敲沈可以達到目的其次是以為木人樁很神秘,學會魷下無敵,故很多師傅會辟室教授,并叮囑學習的弟子不可另傳其他師兄弟,更會收取豐厚的開樁利是。
其實,樁并不神秘,其作用是什么呢大家都知道詠春拳的一個重要環節是黐手,須勤練,但有時想黐手卻找不著對手,就可找樁當對手,所謂“無師無對手,對鏡與樁求”。
在表面上看來,跟人練習黐手較跟樁好,因人會動,有反應樁則不會動,沒有反應,但其實打樁亦有其優點,就是位五。例如你起膀手,真饒手會被推移位,而樁則不會,位里非常準確。所以,習詠春的固然要多黐手,亦要多打樁。
打木人樁的三個要點
1樁是木頭,只有你打它,它不打你。但當打樁時千萬不可有這個意念,要常常想象它是真實的對手,會還手打你,否則到實際應用時就會被打死。
2要黐樁。何謂黐樁就是要將自己的手與樁手的距離縮到最短。在真實的打斗時,不給與對手活動的機會,自己就安全得多。
3樁有三只樁手,下樁手模擬的是對手對己方腹的拳擊,或者是起腳直蹬。如果是前者,則用低膀手抵檔,后者則以拍手來消。至于上面左右兩只樁手,在實際上,對方足很少會雙拳并出的,一般的情況是一前一后,所以兩只樁手是一虛一實,打樁時要搞清楚哪是虛手、哪是實手。舉例來,當用右手起內門膀手時,自己右側肋部似有空檔為對手所乘,實則右樁手只是虛手圖1,打不到你,練習者要假設對方是以直拳朝中間向自己棄子攻擊,左樁手作了一個停頓點,幫你定好內門膀手的位里。
詠春拳手法以膀、攤、伏三下手為主,輔以枕、窒、圈、彈、攔、徑捆、廷擸、拍、問、標、扱、沖等十余下手法,動作簡單,強調腕部的靈巧與肘底的力量。
腳法方面,通常為派外人士所忽略,以為詠春拳沒有腳法。與手法一樣,詠春拳的腳法也非常簡單,就出腳動作而言,以直踢、橫、上蹬三下為主,并皆以腳跟踢擊敵人,若應用在攻守中的敵我形勢之下,則有八種腳法組合,全放在木人樁法之中,這就是“詠春拳八腳”了。“詠春拳八腳”要配合轉馬、走馬及手法,攻擊敵方的腰、膝、脛等部位,威力驚人。
馬步方面,立定的有二字拑羊馬、子午馬;移動的有轉馬、圈馬、標馬、三角馬等。別派的四平馬雙腿曲膝盡量分開,站得極穩,但變化緩慢。合腿直立,雙腿距離最近,雖動腳極易,卻站得不穩,詠春拳的馬步就在穩健與變化兩方面取得折衷。詠春拳的手法、腳法不會單獨使用,必須要配合馬步,才能產生作用因此馬步是詠春拳手法與腳法的靈魂。
詠春拳有三套拳:念頭、尋橋和標指,標志著不同的學習階段。
一、念頭
念頭是詠春拳的基本拳,念頭即心思、意思,念頭即是細的意思,意味著基本的意義而念頭的“”與“少”字諧音,少念頭是要練習武術的人首先要排除雜念,純一精神。誠意正心,素來是中國人學習的態度,若能把雜念排除,令大腦靜止休息,而可保健養生,其功效跟太極、瑜伽、氣功等修心運動相似,但需要較高層次才能到達。念頭分三節,分別鍛煉功力、發力、手法。
練習念頭的要訣
1放松。放松肌肉、放松力量,最重要的是放松大腦。大腦主宰著身體,若其受壓,其他部分亦然。
2開馬后只能手部有動作尤其不能讓頭、膊移動宜面對鏡子練習,以便觀察自己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