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初,日軍大本營為讓這支部隊煥發戰斗精神著實費了一番心思,結論是:指揮官對于一支部隊的戰斗力的強弱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于是,日軍大本營先后調來幾位名將整頓該師團。
1932年,寺內壽一被任命為大坂師團師團長,此時大坂師團在國內駐防。
這個時候的寺內勇已經混的風生水起,伙同身邊的同仁將軍用物資倒賣給當地的大坂商販。
結果寺內壽一一上任,寺內勇就被抓了一個典型。
別看寺內壽一對外人寬容,甚至帶著士兵公然去砸警察署,但是為了整治大坂師團的風氣,對寺內勇下手是極狠。
當著眾多士兵的面,寺內勇被自己叔叔拿著馬鞭抽的皮開肉綻。
是以,在寺內壽一任職的兩年內,大坂師團的風氣在明面上有所好轉,記住,只是面上。
這也導致寺內勇現在看見寺內壽一都嚇得直哆嗦。
到了1937年,因駐華日軍兵力吃緊,日軍大本營將大坂師團調到中國東北,劃歸關東軍。
此時澤田茂就曾擔任大坂師團師團長,雖然大坂師團的士兵初到關外,人生地不熟,但是士兵們各個好鉆營,沒多久就跟當地人打成一片。
澤田茂在大坂師團是個外來人,也拿習慣了自由散漫的大坂師團沒辦法,只能早日盼望調離大坂師團。
兩年后,大坂師團終于有了“露臉”的機會。
1939年,諾門坎地區發生戰爭,關東軍下令駐扎在偽滿洲國北部的大坂、仙臺兩師團緊急動員,增援前線。
仙臺師團即第二師團接到命令后,急行軍4天從海拉爾趕到諾門坎,抵達戰場當天就投入戰斗,但很快就被打了個落花流水。
與此相反,大坂師團的出動命令雖然下達,卻遲遲“按兵不動”。
原因是動員令下達后,師團內的疾病患者劇增,放眼望去,滿營都是因為五花八門原因要求留守的官兵。
此時的寺內勇已經是中左軍銜,擔任大隊長。
其所在大隊在他暗中的鼓動下,大半士兵住進了醫院。
當時的聯隊長在狂怒之下,親自坐鎮醫務室參加診斷,這才勉強組織好部隊向前線進發,“聯隊長改行當大夫”的笑話也由此在日軍中流傳開來。
然而事情并沒有結束,大坂師團的士兵們又耍起了新的花招“消極怠工”。
從海拉爾到諾門坎,仙臺師團走了4天,大坂師團卻整整走了8天,而且大量人員掉隊。
湊巧的是,大坂師團先遣隊到達前線的當天,雙方宣布停戰。
消息傳來,掉隊的大坂師團官兵彷佛吃了“大力丸”一樣迅速跟上來歸隊,寺內勇甚至帶隊沖到了最前線。
雙方原本協議好的停戰,甚至因為寺內勇所部的舉動差點又開了火。
就連留守的不少官兵也一邊“帶病”康慨奔赴前線,一邊萬分懊喪地抱怨自己居然沒有機會打上這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