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也這樣認為。”
帝后開口之后,廣旭帝也嚴聲開口。
雖不能直接開戰,但這件事,是得民心之事,他自然不會讓帝后一個人得了好處。
“今日之決策,京都尹理當張貼告示,以安民心,各地官員,也要效仿。
其中措辭,亦由禮部斟酌。
劉愛卿,你務必要做好此事。”
“諾。”
拜倒在地的劉長禮接下了這份差事。
這份差事,可就不比東洋聲明了,誰做這件事,都是一份功績,一份民心。
劉長禮心中清楚,接下來,就該是有關他侄兒的事情了,之所以讓他起草昭告天下之文書作為這件事的收尾,這其中很有深意。
帝后肯定是希望帝都學院繼續在她手中的,所以她讓劉長禮來做此事,就是對他的支持,表明她是絕不希望京都學院易主,會極力壓下此事。
而陛下之所以也要讓他做這件事,也對他示好,可就有些耐人尋味了。
“果然如我所想,這件事,對豐載而言,還是利大于弊的。
老師,您還是沒有得到陛下的徹底信任啊。”
劉長禮心中一定,靜靜地等待著接下來的發難。
果不其然,接下來上場的,正是國子監當代祭酒,范藏器。
“陛下,臣有本要奏。”
范藏器躬身行禮,只字不提帝后,國子監乃天下文人之望,教化之道的中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們看的極重。
帝后竊權,他們改變不了,卻也不可能假意奉承。
廣旭帝望了一眼鳳座,鳳座之中的帝后毫無反應。
廣旭帝這才揮手,沉聲道“允。”
“臣昨日聽聞,禮部侍郎劉長禮之侄,于風語文章東島戰事發布之后,自居京都學院學子之身份,先于茶樓之中,大放厥詞。
自以為代表上意,認為朝堂之中,會壓下此事,風語文章之宣傳,會讓朝廷之顏面受到影響。
大義凜然,強壓民意,好不威風。”
范藏器躬身拱手,瞥了一眼劉長禮,緩聲出言“可隨后,卻直接前往棲鳳樓之中,靜坐喝茶,甫一入夜,便直接上樓,欲要行那歡好之事。
而后,被東島少主江離撞破,打入街道之中。
此事一夜之間,就已然傳遍京都大街小巷,天還未亮,國子監之中就有不知多少學子聚集,言道京都學院,如今竟成藏污納垢之地,京都百姓,也皆是議論紛紛。
國子監總管天下學院,京都學院則是天下學院之首,一旦京都學院名聲受辱,則天下學院,亦然與之蒙羞,日后學院入學之生,哪怕至少百一,也乃動搖國本之事。
京都學院不可能容忍劉豐載入學此乃其一。
其二,能夠容納此人入學,是京都學院院長考察之責。
如今我國子監之內對京都學院院長的控告之信,已然不下百份,皆乃當世靈文大師所寫。
故而,臣斗膽請求陛下,裁撤現任京都學院院長,另謀賢人”
一番話語,擲地有聲,反響也很大。
文武群臣,此刻全都長身而立,不敢稍動。
誰不知道現任京都學院院長是帝后嫡系,范藏器這是公然站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