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母請息怒。”
廣旭帝連忙起身,溫言寬慰,可是眼神之中的笑意,卻是遮也遮不住的。
“愛卿,請你詳細講講,這篇文章。”
“是。”
可憐的戶部尚書拿出一份風語文章,遞交上去,而后開始講解“這篇文章之中,倒是沒有點明劉豐載的名字,只是用了京都學院學子代指。
其中痛陳京都學院學子,于東島之事發布當日,還于茶樓之中,大談國事,晚上便夜宿棲鳳樓,一番顛鸞倒鳳。
表里不一也就罷了。
問題是,由此可推,其或夜夜笙歌,也不無可能。
再可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京都學院學子,或亦皆如此。
京都學院,乃天下學院之首,乃天下百姓心中之圣地,是各家子嗣之目標。
如今,卻成為了藏污納垢之所。
若京都學院如此,那天下學院又該如何,天下學子又該如何
此言或有危言聳聽,但不可不察,學子入學,是為學報效祖國之能,而非夜夜笙歌,顛鸞倒鳳。
我聞周師十年歸隱,再度入京,是欲執掌京都學院院長之位,重整京都學院之風,此或京都學院如今唯一之轉機。
何為院長,一院之長,學院表率,以身作則是也。
周師德行,天下皆知,其若以身作則,盼京都學院學子能得其萬一,也當是人中龍鳳,以周師為表率,方可緩天下人對京都學院之看法。
再觀如今京都學院之學子于棲鳳樓之事,未嘗不因現任院長表率之作用不好,以身作則不夠,乃至自身,說不得就是這種人”
“陳實庵,安敢如此編排吾”
百官之中,一位學者模樣的官員氣的滿面漲紅,幾欲吐血。
他正是現任京都學院院長。
方才他還在心憂,這份風語文章,會不會也像上一份文章那般,賣出三千萬份,讓兩萬萬人知曉,疆藏之地皆聞,有水之處皆誦。
到時候,哪怕劉豐載還沒有正式入學,他只是連帶責任,他都很難保證帝后能夠保住自己的位置。
但萬萬沒想到,陳實庵完全沒有花過多筆墨描寫劉豐載,而是直接將矛頭對準了他啊。
劉豐載根本沒有入學,陳實庵是是只字不提啊。
這也就罷了,陳實庵這春秋筆法,聯想的未免有些太過分了。
劉豐載是否夜夜笙歌他不知道。
可從一個劉豐載,就能推斷整個京都學院的學子皆如此
乃至于整個天下的學院學子都如此
最重要的是,他一個就只是入學考試之時見過劉豐載一面的院長,都能被劉豐載影響的成為夜夜笙歌,也或如此
不對,按陳實庵的話意思是,是因為自己作為表率,可能是那樣的人,才影響到劉豐載
這簡直就是荒謬。
但再怎么荒謬,也架不住有的人是真信啊。
人都是善于聯想的,陳實庵只是夸大了比例,哪怕只是有十分之一,乃至百分之一的的人信了他可能,他的名聲,就要徹底臭掉了。
“帝后,臣自覺能力低微,請辭京都學院院長之位。”
雖然幾欲吐血,但能夠做到京都學院院長的位置上,他也不是傻子。
在心中悲憤之下,他還是做出了如今最正確的選擇。
如今的風語文章,才賣了三百萬份,還不到影響整個天下的地步,如果他如今辭官,還算得上是退位讓賢,有自知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