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入侵大宋未遭受重大損失,如今悉數調至西夏,而西夏軍隊已有近二十年未曾經歷正規戰事。
耶律南仙改嫁大宋皇帝,在西夏面臨全國性饑荒之際,大宋亦提供了大量糧食,實質上是糧食換取女子。這一系列舉措,極大緩和了西夏與大宋的關系,雙方實際上已處于和平狀態,盡管未正式簽訂和平條約。
西夏作為金國的藩屬國,自然不會與金國開戰,與西遼則隔有茫茫沙漠,西南邊的吐蕃隔著大宋的隴右都護府,加之雙方經貿關系亦頗為融洽,宗教文化交往頻繁。
西夏從吐蕃獲取了大量佛教經文,翻譯成西夏文,為西夏佛教的繁榮昌盛提供了巨大助力,并回贈吐蕃諸多珍品,雙方關系良好。
正因如此,原本驍勇的西夏騎兵如今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久未征戰。
現在進入戰爭狀態,其戰斗力可想而知。然而,盡管對外無大戰,對內仍時有平叛之舉。
在歷次平叛過程中,任得敬幾乎都是擔任統帥,他正是憑借國內平叛積累的戰功,獲得先帝賞識,加之個人鉆營,方逐步登上高位。也正因領兵作戰的經歷,他對有戰斗力的軍隊頗為熟悉,將這些軍隊悉數編入其嫡系部隊。
當然,這支軍隊的數量并不龐大,因此他心里明白,若要與金國正面交鋒,此時硬碰硬,西夏很可能會敗北。
尤其是在西夏東部邊境那片一望無際的戈壁上爆發戰爭,風險極高。
于是,他決定一方面麻痹金國君主,另一方面迅速做好撤退的準備。
他并未向眾人透露夏仁宗已被俘的消息,而是假借夏仁宗的名義發布旨意,命令全軍后撤。
趁著夜色,隊伍掉轉頭,日夜兼程返回京城。
他計劃在京城附近與金軍對峙,以興慶府為據點展開守城戰,借此利用堅固的城防來抵消金軍在數量上的優勢。
同時,他打算讓金軍孤軍深入,并實施堅壁清野策略,切斷金軍的糧草供給,迫使其最終不得不主動撤兵,從而化解危機。
然而,軍令下達后,大部分軍隊已經開始準備撤離,但仍有相當一部分軍隊按兵不動。
他們的統帥找到任得敬,質疑為何皇帝的圣旨沒有加蓋玉璽?
任得敬一時語塞,因為的確沒有加蓋玉璽。他既未獲得皇帝的玉璽,也不知其下落——不知是皇帝隨身攜帶,還是存放在某處。
圣旨若無皇帝玉璽,便等同于公文沒有公章,按理官員不應認可。然而,任得敬派系的官員自然聽從他的號令,不論圣旨上有無玉璽,他們都準備拔營起寨,連夜返回。
但仍有相當一部分軍隊不受任得敬節制,他們更忠于國王,或者說忠于西夏,對任得敬的專權心存不滿。
于是,這些統兵官直接找到任得敬,要求面見皇帝。任得敬以夏仁宗病重、無法見人為由推脫,但將領們對此并不買賬。
他們堅決要求面見皇帝,即便皇帝正在病中,也希望能遠遠看上一眼。只要皇帝確認圣旨確實出自他手,他們便會遵照執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