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萼頗為尷尬,其實他當然聽到了皇帝完顏亮之前的指示,但剛才退下后,他們幾位將領私下認為興慶府難以快速攻下。
這情形類似于當年金國攻打大宋的太原城,耗時一年也未攻克,最終靠圍困才得手。因此,強行攻打興慶府必然損失慘重,且未必能成功,最佳方案是圍困,困死敵軍。
他們當然不可能知道,他們可以慢慢耗,完顏亮卻耗不起。
宇文虛中忠實地執行完顏亮的決定,他不在乎金國傷亡有多慘重,那正是大宋皇帝希望的結果——讓金國與西夏拼至兩敗俱傷。
于是,他按剛才幾位將領商議的圍困策略提出作戰思路,沒想到話未說完,就被大元帥宇文虛中否決,理由是違背了皇帝定下的基調。
他們不理解皇帝為何如此急于拿下興慶府,認為皇帝的決策有誤。當然,不能直接糾正,但可以通過提出新的思路來提醒皇帝,原決策可能存在問題。皇帝不在,只能提醒大帥宇文虛中。
宇文虛中卻拿出他認為不妥的皇帝決策來反對他們,這讓一眾將領處境變得極為尷尬。——是該堅持己見,不贊同皇帝的意見,還是盲目跟隨強攻的作戰方案,盡管內心并不認同?
于是,劉萼試探性地說道:“大元帥,興慶府城池堅固,兵多將廣,糧草充足,若想短時間內攻下,恐怕會付出極大的代價……”
話未說完,宇文虛中便不耐煩地一揮手,打斷道:“本帥不是在跟你們商量,而是命令。陛下的要求是盡快拿下興慶府,而不是拖延時間。任何與陛下圣旨相悖的觀點都不必再提。如今軍情緊急,我們必須迅速制定作戰計劃并投入戰斗,而不是在此慢慢探討哪個計劃更優,我們沒有時間浪費。”
劉萼趕緊坐下,覺得顏面盡失。他偷眼瞥見其他人,都低著頭,顯然沒人會在意他丟面子。
徒單合喜站起身,提議道:“既然如此,那就簡單了。我們集中兵力,夜以繼日地猛攻兩面城墻,而不是三面,這樣兵力集中,無需輪番休息,全力沖鋒。
同時組織督戰隊,誰敢退縮,就地正法,看誰還敢后退。當年我們金軍攻打大遼朝,就是用這種方法。”
宇文虛中頗為滿意,點頭稱贊:“這個主意不錯,其他人還有不同意見嗎?”
劉萼等人面面相覷,這種簡單粗暴的打法只在女真建國初期用過。
那時女真缺乏大兵團作戰和攻城經驗,只能依靠士兵的個人素質和群體的兇猛,以及遼宋軍隊的薄弱,才勢如破竹。
然而,經過多年與宋軍的交手,金兵早已掌握了攻城技巧,如今卻要回歸原始打法,雖知會付出巨大代價,但在大元帥的固執下,他們又能如何?
眾人皆無異議,宇文虛中果斷拍板:“就按徒單合喜的建議行事,從東城和北城兩個方向進攻,晝夜不停。
當然,必要的飲食和休息不可少,如何輪換保持進攻態勢和壓力,你們自行商議,本帥只要結果,不問過程。各自準備,一個時辰后調兵出發,準備開戰。”
眾將領迅速起身,躬身領命:“屬下遵命。”
盡管心中對宇文虛中仍有微詞,但鑒于徒單貞的前車之鑒,無人敢有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