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年宋河才剛剛記事,得知父親死于黃河,便一直認為是黃河害死了他父親,從此以后便一心鉆研治河之道。”
“現如今這么多年過去了,治河一道也算有所小成,讓此人跟著工部一同前往荊州,應該沒啥問題吧?”
根據前世的記憶,此人真正入仕為官還需十年時間!
建武二十一年徐州再次遭受暴雨洗禮,洪水大面積漫堤,沖毀徐州房屋數十萬,受災百姓達到百萬之巨。
四皇子燕王奉旨前往徐州賑災,才在一眾災民中發現了與眾不同的宋河。
后四皇子燕王看中了宋河一身才華將其收入麾下,推薦入朝為官。
有了伯樂宋河這才大展自己的治河之道,逐漸在朝堂中嶄露頭角。
在老爺子駕崩之前,宋河的治河理念已經有了初步成效,算是一個不錯的人才,也是一個實干家。
故而此時既然說到這了,顧幸便將此人說了出來。
提前十年,多出十年的時間讓其大展自己的才華,總比前世才華被埋沒十年要好吧。
“逍王殿下對此人怎么如此了解?”顧幸話音落下,吏部尚書董葉青面露一絲疑惑問道。
“這個?”顧幸神色一怔,這特么怎么回答?
自己也是一時想起此人,不愿人才繼續埋沒便順勢提了出來,還真沒想過怎么去填坑。
此時其他幾人也一臉好奇的看著顧幸!
就連老爺子也是如此!
顧幸思索片刻突然眼前一亮:“建武八年我不是去吏部掛職過幾個月嗎!”
“當時在吏部存放大周官員檔案的庫房中,翻到了宋思明的檔案,上面記載了宋思明的死亡原因,以及家世情況。”
“當時我對此人心生敬意,便派人查了一下此人,這才有所了解。”
“今日之所以推薦宋河此人,也是想讓其繼承他父親的衣缽,繼續為朝廷為百姓造福。”
建武八年,顧幸十四歲時,去過吏部一段時間,也就幾個月的時間。
其實其他幾位皇子包括太子在內,也都在不同年紀,去過各個部門掛職過一段時間。
用老爺子的話說,叫做讓諸多皇子磨煉磨煉,好日后堪當大任。
但對于各部官員而言,其實就是來了一個大爺。
打不得罵不得,還的好吃好喝的哄著!
顧幸當年去了吏部三個月的時間,早上出宮,宮門落鎖之前返回宮中。
明面是去吏部鍛煉自己,實則自己去了吏部每天啥也沒干。
倒也不是顧幸偷懶,而是吏部確實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給顧幸做
畢竟一個十四歲的小屁孩能干啥?
不搗亂就已經是萬事大吉了!
故而當時的顧幸每天到了吏部便是這瞧瞧那瞅瞅,一天天跟大爺遛彎似的在吏部亂竄。
此時用這個理由搪塞眾人倒也還說得過去。
“此人你可有印象?”老爺子聞言點了點頭,算是認可了這個理由,對吏部尚書董葉青問道。
“臣回去就翻找徐州官員存放檔案,”董葉青沒有打腫臉充胖子說自己知曉此事:“若真如逍王殿下所言,這位名為宋河之人,倒也是一位可用之人。”
“嗯,此人檔案尋到之后,送一份到朕這里,”若真如顧幸所言,那么宋思明便屬于為國捐軀,一時間對于顧幸的提議,老爺不再感覺反感。
反而有些期待,宋河是否真的如同顧幸所說那般,真是個治河的天才。
“是,”董葉青應了一聲!
“戶部,”此時老爺子目光看向戶部尚書何有道,出言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