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子依舊沒有言語,只是再次推出了一封折子。
“再看看這個。”
顧幸看了一眼奏折封面,映入眼眸的便是幾個大字。
泉州知府古玉堂上奏。
顧幸面無表情翻看奏折,下一刻便眉頭微皺。
這居然不是一封說明災情的奏折,而是一封彈劾奏折。
泉州知府古玉堂上奏彈劾,泉州刺史倪翰林無視大周律法,私自帶人沖入泉州糧庫,放任災民哄搶糧食。
刺史,大周軍政州府官名,主管一州軍事大權。
大周三十六州,只有不到十州之地配置了這么一個主管當地軍政大權的刺史之位。
凡是配置了這個職位的一州之地,要么靠近邊關,乃大周募兵重地,要么此地匪患嚴重,是有大軍在進行長年的剿匪,也就屬于軍事重州。
亦或者乃是收稅重地,防止當地知府一家獨大所設立。
而泉州便是靠近北方邊境的一州,因靠近邊關,民風異常彪悍,又加上異族大軍叩關的影響,此地匪患也不少。
故而設立刺史一職,而擔任泉州刺史一職的倪翰林,便是當今右相倪廷辰的二子,原倪字營副將。
建武元年,北方異族叩關,其倪字營主將倪衡掛帥,當時倪翰林便是大軍先鋒。
后抵御異族有功,調任長安任職,幾年之后,北方異族再次躁動,又調任倪翰林前往泉州任職刺史一職。
統籌泉州軍政大權,募兵備戰,一旦北方異族出現異動,第一時間向邊關輸送軍卒。
顧幸手中奏折言辭犀利,就差將倪翰林說成造反了。
顧幸抬眼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右相,右相倪廷辰對上顧幸的目光,一副沒事人一般,還朝顧幸笑了笑。
顧幸視線又移動了一下,出現在了養心殿另一個大臣身上。
此人名為古瑞慈,都察院右都御史,現任古家家主,當今太子妃古宜柔的父親。
見顧幸的視線落到自已身上,古瑞慈同樣朝顧幸笑了笑。
顧幸回了一個笑意,隨即迅速收回目光。
這可是一個老陰比,正兒八經的那種,太子在他身邊,連個弟弟都不是。
古代以左唯尊,但古瑞慈為啥是個右都御史,就是老爺子想要限制一下他。
所以安排了一個自已人去擔任都察院左都御史,
不過據顧幸所知,即便如此,現在都察院也幾乎大半是古瑞慈的人,只有寥寥幾人算是那位左都御史谷裕的人。
就這還是因為谷裕乃是老爺子的人,古瑞慈不能做得太過,不然恐怕谷裕早就被徹底架空,沒有一點實權了。
此刻顧幸眉頭微皺:這倪翰林也是膽子大得沒邊了,州府糧庫那是能輕動的嗎?
關鍵還是在知府反對的情況下,自已帶人強行破門。
按大周律,這可是誅九族的大罪。
果然只聽右都御史古瑞慈面色嚴肅開口:“一州庫糧,可是軍需儲備,戰略糧草,救命之糧,一旦入庫,除非是三年一換,否則無陛下皇令,不可輕動。”
“而泉州刺史倪翰林卻膽大妄為,私開庫糧導致百姓哄搶,致使泉州庫糧流失嚴重。”
“至今已然十不存一,還請陛下下旨,按大周律斬殺泉州刺史倪翰林。”
“笑話,”倪廷辰立即懟了回去:“朝廷下令大周三十六州,必須州州修建州庫糧倉,是用來干什么的?”
“不就是關鍵時候有糧可用嗎?”
“現在大雪封山,泉州早已受災嚴重,庫糧此時不用更待何時。”
“泉州刺史倪翰林帶人開倉放糧,救助受災百姓有何不可?”
這里倪廷辰說的是倪翰林在泉州的職位,意思便是公事公辦,并非私人求情。
一切都是按照大周律法所說,并無行私枉法之意在其中。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