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老叔直接啟用村里面的鎮村神器,大喇叭。
這東西一響起來,別說在曬場上的人了,就連在附近的幾個村子都可以聽到。
長長的一大頁鄉規民約,因為村里有不少老年人,所以念的比較慢,用了足足二十分鐘才全部念完。
村里還沒有打印機,鎮上的復印店太貴了,要很多錢,現在還沒有條件給復印成幾百份出來,一戶人家給一張。
有這錢還不如多給大家弄些好吃的實在。
給大家打印了一份,很多人都不識字的,完全就是浪費錢。
到了后世的話,村里也開班夜校掃盲班,讓大家都能正常認字。
那時候每家給打印一份,才算是有意義,他們拿回去還能貼在大門上。
現在嘛,都是到鎮上去弄成一張很大的通告紙,像大字報一樣貼在村辦公室門口。
這些鄉規民約里,說的都是管好自家牲口,不要放去吃別人的莊稼,不亂踩亂踏別人的田地。
平時注意手腳干凈,不拿別人家的一顆一粒等等。
原本大家以為,村長終于念完了,馬上就能上菜開飯了。
因為往年都是這樣的,大多數人已經把這些鄉規民約都記清楚了,甚至還能背出來。
但是還是有些人管不住自家人或者是自家的牲口,所以才一年又一年的重復。
可今年不一樣,剛念完鄉規民約的老村長,沒有放下話筒的意思,接著說起來。
原來是村長老叔要開始帶領大家整治長箐的村容村貌了。
趁著大家農閑,有時間,就把村里好好拾弄一下。
“還有,就是咱們村口的這半截山路,雖然我已經多次找了鎮上幫忙,但是現在鎮上也說大家都困難,實在沒有多余的資金幫咱們修這條路。”
“最后我仔細的考慮了一番,也跟眾位村民代表商量過,沒錢有沒錢的修法,有錢有有錢的修法,我們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從石板坡拉一些石頭回來,咱們把這一段泥巴路給鋪了,這要下雨的時候也沒有那么多大水坑和爛泥。”
“尤其是咱們村的這些讀書的娃娃們太艱辛了,特別是下雨天,他們還要踩著爛泥巴,趟著大水坑去學校讀書,走到學校的時候,鞋子都是濕的全是爛泥,雖然咱們條件差買不起摩托車送孩子們上學,那么也該讓他們走上一條干凈一點、好一些的路去讀書吧。”
村里許多孩子都在鎮上上中學,天晴也好,下雨也罷,每天早晚都要走這一條路,哪有大人不心疼孩子的。
村口這條路天氣好的時候還可以,但是一遇到下雨的時間,地面的泥巴被水打濕以后,就變得泥濘不堪。
在下雨天想要走出村真的很不方便,很多地方都是大水塘子。
所以村長老叔在多次尋求鎮上的幫助無果之后,只能想其他的辦法。
最后幾個代表坐在一起商量,路是不能不修了,沒有錢就修差一點,不然下雨天都沒法走。
自從老村長聽了董敬之的一番話以后,他整個人都鋪在這上面,想要把村子往好的方向發展,想要讓大家過上好一些的生活,單單只靠種地是沒法改變這樣的日子。
而村口的這條路,就相當于整個長箐村的臉面,人家來了看到這個環境,連走都不想走進來就掉頭回去了。
看到有支持本書的朋友說上架更的少了,讓我爆更一下,平時上班的時候可能沒多少時間,周末的話我盡量多更一些,謝謝大家的支持。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