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張安一直對他們苗族跟布依族的族語還挺好奇的,因為在長箐村里,他們沒有文字記載,從老到小都是經過口口相傳遺留下來。
外面其他村子的少數民族語音有沒有文字記載,張安就不知道了,反正長箐村里的這部分是沒有的。
像張安這一代的人基本都聽不懂他們的話,只有張建文那一代的人,因為一起生活的時間久了,聽是能聽得懂,就是不會說。
最后整整兩天,才完成了這個任務。
最后一天的時候,正好遇到下鄉來的李宏斌,聽說長箐村要吃鄉約,他倒是很喜歡湊這個熱鬧,當下也說自己也想加入。
老村長自然愿意,對于李宏斌這樣的人他是非常歡迎的,說不得以后村里有需要找到他幫忙一些事情。
最后李宏斌自己出了五十塊錢,說就當自己給長箐村里出出力。
老村長也沒拒絕,給李宏斌記了個名字。
這樣的事情村里也有,很多覺得自家過的還可以的人,都會多給一些錢,大概就十塊或者二十塊的樣子,算是為村里出一份力。
而村里也有辦法,直接在村辦公室大門旁邊張貼紅紙,上面會寫到參加的人員名單和金額。
而這些多給錢的人,就會排在名單的最前面,用比較大的字寫上他們的名字和金額,專門公示出來。
每年都會寫,每年大家都會去看。
這筆錢的具體在哪里,村里也會出個賬單張貼,讓大家清清楚楚,透明見光。
因為這錢是給大家買吃的,基本上每年都會完,以免出現剩余不方便退還。
而這一頓鄉約吃的伙食好不好就要看村里湊了多少錢,所以大家對這些多出錢的人還是會很客氣的。
不像后世,人前當著你的面夸你,人后背著你說你冤大頭,現在大家可是真心誠意的尊重。
但是基本上每年湊的錢出來,都夠大家好好的吃上一頓,比大部分人家過年吃的都好,這才是大部分人家為什么每一年都愿意湊錢參加的原因。
張安家里今年一家人都參加了,他個人也多給了五十塊錢。
最后名單一貼出來,他跟李宏斌兩人掛在最前面。
李宏斌是真真的享受到一次萬眾矚目的感覺。
張安倒是不在意,只是自己有條件了,村里這樣的活動他樂意支持。
五十塊錢,不多不少屬于正好。
既讓大家看到了你的大方,也沒人說你家里摳摳搜搜。
家里條件好了,一分不出是你的本分,但是私下會被人用來跟別的人比。
都讓你一個人把這錢出了也不行,畢竟升米恩斗米仇,今年你給了,明年呢?
明年你不給,有些人覺得正常,有些人就會在背后說你小話。
六月初六這一天下午,太陽落山以后,報了名的人都帶著自己的碗筷來到曬場上集合。
大家各自找關系好的人或者親戚湊成一桌。
張安一家跟李宏斌帶著張安兩個叔叔家里,正好湊了一桌。
在上菜之前,大家自己坐在自己從家里抬過去的板凳上。
而老村長則是拿著話筒,要先給大家把一整頁好幾十條的鄉規民約念一遍。
曬場上坐的人不少,光光用嘴巴說的話,后面的人一點都聽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