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要是突然下一陣雨的話,恐怕就是另一個樣子了,那時候河溝里的水渾黃渾黃的泥水,匯集到大河里面去的時候,明顯能看到清水跟泥水有一個明顯的交界處。
長箐的山里相比其他地方在張安看來已經很不錯了,附近不遠的幾個鎮上,都被開了煤礦。
那些山里流出來的水都是黃不拉幾的煤銹水,時間長了連帶著河溝里都是一片黃色的沉淀物。
這些年國家還沒開始整治小煤窯,附近的許多村子都會上山去挖煤背回來燒。
長箐村以前也有,但是可能由于地形的原因,長箐村山上的石頭比較多,而且土層很厚,想要挖到煤,需要挖的很深。
而且還得從大山上挖了背下山來,一走就是好幾個小時。
對于大家來說,這簡直就是付出跟收獲根本就不能成正比,最后大家也就放棄了進山挖煤的想法。
有那個時間,隨便去撿些干柴、多做些活路不好嗎?
從村后的河溝往上走,很快就來到了野豬巖,路上沒看到什么人,張安就把背上的東西丟進空間里。
帶著小虎跟大虎朝著大山洞方向走去。
進了野豬巖,代表開始進入大山里了。
野豬巖外圍還有一些種苞谷的土地,但是繼續往里走已經沒什么土地了,全是樹林子。
這些都是當年剛分地的時候,大家懷著一腔熱血,把附近能開荒的地方都給開出來當更地使用了。
這些地方在張安小時候,他還記得這里像是一塊塊的梯田。
但是由于沒有水源,所以就被迫改成了旱地,要是有水源的話,誰都愿意種谷子。
畢竟谷子不僅可以吃大米飯,就算賣給糧站也要比玉米貴上許多。
不過這十幾年下來,這些梯田不再是梯田的樣子,已經演變成坡地了。
長箐村出來最近的山就是野豬巖,張安聽家里的老人說,以前這里野豬很多,成群結隊的,才被大家叫做野豬巖。
那時候它們經常下山禍害地里的莊稼,每年一下山,就是一群一群的,幾十上百頭一起,是長箐村的一大害。
給村里人害的苦不堪言,也不止長箐一個村受害,附近的幾個村子都挺慘的。
最后不得已大家聯名出面,到鎮上去求援。
那時候鎮上剛成立武裝部,才剛剛做完剿匪的工作,武裝部隊可以說是人員齊備,彈藥充足。
而且民間各家也都還有土槍,所以在軍民齊心協力之下,對野豬巖的這群霸主進行圍剿。
據說當時打了一頭七八百斤的大豬王,那獠牙長的嚇人,足足有二尺來長。
現在這對野豬獠牙還在縣政府好好的保存著。
不過也是,如果沒有這頭野野豬王的統領,想必也不會有那么多野豬被聚集在這里。
在張二爺嘴里,回憶起當年剿野豬的歲月,臉上頓時充滿了一陣意氣風發。
那一年也是這附近的幾個村里,唯一一年家家有肉吃的年間。
不過雖然大部分被清剿了,但是還是有一部分野豬逃到野豬巖背后的大山里去了。
他們每年都會在莊稼熟了的時候,從山里出來,但是已經不再像以前一樣,大搖大擺的經常出沒在莊稼地里。
跟以前比已經是毛毛雨了,村民自己組織起來就能趕走。
從野豬巖的樹林子里往上走一兩個小時,便是長箐村里能看得到最遠的山坡大山洞,這里有一個特別大的大山洞,因此而得名。
解放以后,這一片可是有不少的土匪山賊的,山里這樣的山洞里,就經常是那些占山為王的土匪的根據地。
這個山洞以前就住著一伙土匪,他們把這里都當山寨了,現在過去還能看到一些破爛不堪的灶臺門窗這樣的設施。
說到土匪山寨,附近的人們可不陌生,以前小日子打進來的時候,到處都被打進去了,獨獨張安他們這里小日子沒打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