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乎幾人嘮嘮家常,說些閑話以后,張安才扯到正事。
“舅爺,我聽我爸說,您老會挖地窖啊。”
“挖個地窖沒大事,你娃是想挖一個?”
“是想在家挖一個的,這不就來請您老幫忙嘛,今年的洋芋價錢太低了,賣出去有點心不甘,所以想著干脆不賣了,挖個地窖存放起來。”
“也是這樣的,年稱不好的時候,大家吃不上飯,年稱好了,又賣不上價錢,苦的都是我們種莊稼的人啊。”
老爺子一聽張安說請他幫忙過去挖地窖,爽快的答應下來。
鄰里互相幫忙是應該的,保不準自己哪天就需要人家幫忙呢。
再說了這張安上門,帶了這么些東西來,不去幫忙有點說不過去。
說是地窖,但是其實根本就沒有往地下挖。
張安是打算挖在后院的,直接往后院的山體里挖就行。
張安家后院就是黃土坡腳下,全是黃土,根本不擔心會挖塌了。
喊王齊言老爺子過來,主要是也是想著讓他指導一下,別到時候挖好了到處都是問題。
選好地方以后,張安就拿著鎬頭開挖。
從后院的地埂上平著往里面挖,了好些時間一個一米多高,兩米深的洞口就挖出來了。
“難怪村里人都說安子力氣大,今天我算是看到了。”
看著張安一口氣挖這么深,臉不紅氣不喘的樣子。
王齊言老爺子有些感嘆,他們這一代年輕的時候,力氣大的人也多,但跟張安這樣的基本沒見過。
洞口已經挖好,接下來就要開始挖窖了。
這個洞口,張安是斜著往上挖的。
這樣的挖的好處就是以后外面要是積水了,這水不會灌到窖里面去。
即便是張安家后院挖了排水溝的,張安也不會省下這點功夫。
等到張安把里面挖到可以多裝進去幾個人以后,張建國他們才開始提著鋤頭進去一起挖。
通道可以挖矮一點,但是這窖里就需要挖大一些。
家里有那么多東西要放,不挖大一點是裝不下的。
而且以后也保不準還要往里裝什么。
足足挖了兩天,張安家這個地窖才挖好,而且張安晚上還加班了挖。
主要是越往里挖,土質就越瓷實,不容易被挖出來。
但光光是把地窖的空間挖出來,都還不算是一家挖好了。
最后王老爺子在里面燒了一團火,烤了半天才算是完事。
等到最后放置幾天,就可以把家里的土豆紅薯放進去了。
自家動物太多,所以張安還特意做了一道地窖門安上,省得他們往里面跑。
放了幾天以后,張安就開始把堆在屋里的土豆和紅薯往里搬。
這個時候,鎮上下來收土豆的人,也到村里來吆喝。
村里很多人家最后還是把土豆給賣掉了。
雖然這價格是便宜了些,但是錢這東西,只有拿在自己手里的才是自家的。
但是還是有少數人不想賣掉,看到張安家挖了個地窖,也都跟著學起來。
所以這兩天,王齊言老爺子基本不咋著家。
不是這家請就是那家請。
但是也好歹是開啟了長箐村的地窖時代吧。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