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手稿
張安拿著張一行遞過來的書,一本一本的翻開,大致閱覽了一遍。
翻看到最后,有一本冊子引起了張安的注意。
柔軟的書衣,張安手指頭稍稍摩挲就只能感覺出這是由絲綢類物品制作的封面。
并不像其它幾本書籍一般,有著木板裱起來的硬殼封面。
翻開書衣,里面泛黃的紙張上,雖然也能讓人感受到一些歷史的氣息。
但跟其它幾本古籍相比,它的年歲明顯還不夠古舊。
冊子里,一個個方正的楷體小字躍然于紙上,張安能感覺得到,當時書寫它的主人一定有著深厚的書法功底。
細細地閱覽了幾頁,張安大致能夠看出,這本冊子并不是記載著什么理論的古籍,而是一本人為記錄的手稿。
因為張安翻開里面,明顯可以看出,這是一本手稿,因為里面記錄著一張張藥方跟病灶。
多翻幾頁,可以看出每一頁記錄的內容都并不是工工整整的排版,而是經過多次添加或者勾除。
修改的最多的地方,能夠看出是來回訂正過多次。
每一頁的方子都是如此,張安猜測,這本手稿被記載之后,又經過了多次論證。
甚至有些方子,還在旁邊添加了不同程度的病灶,如何把控用藥的劑量。
但即便如此,修改過最多的地方,讓人看起來也沒有絲毫覺得混亂的地方。
相反,因為一個個工整的字體,排在一起讓人覺得看起來是一種享受。
越往后翻,張安越是驚喜。
這手稿里記載的方子,雖然絕大多數沒有名字。
但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張安也算是有些底子。
很多方子,根據用藥就能看出是什么方子。
比如張一行從以前到現在最常用的小柴胡湯和小青龍湯,張安一眼就認了出來。
翻到手稿中間部分的時候,張安整個人都愣住了。
只見這一頁上,記載著兩行稍大一號的正楷字體。
《安宮牛黃丸—救急癥于即時,挽垂危于頃刻》
這張藥方雖然是手抄記錄下來的,但不管從藥材的劑量,還是炮制方法,到最后泛丸的手法都記錄的非常詳細。
這是張安日思夜想的,一直求而不得的東西。
即便之前聽說中藥堂的老頭,家里有祖上傳下來的方子。
但張安始終沒有見過方子的一部分,至于真假也是無從證實。
即便張安多次提出,想要高價購買一份,也被對方笑著拒絕。
而此時此刻,張安一直覺得離他很遙遠的東西,竟然就這么出現在他的眼前,一時之間張安感覺有些不太真實。
從頭翻到尾,張安在里面發現不少救命用的關鍵方子。
他還是有些不敢相信,這樣的東西竟然會落到他的手上。
要是手稿中記載的東西都是真的,那這里面會是多大一筆財富。
有著后世經驗的張安,自然是知道,多年之后市面上出名的,不出名的大小制藥公司,但凡能收購到藥劑配方的都不會再流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