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父子倆也是這么安排的,畢竟有客在家,得要人陪著,不然沒這個道理。
隨著張安伸手,場面一度安靜下來。
山上的很多花花草草都非常聰明,它們要等到氣候穩定了才會冒頭。
“小安,小穎,給爺爺奶奶燒送些紙錢。”
蘇穎作為剛進門的兒媳婦,肯定要跟著去的,怎么著都要讓二老見見孫媳婦。
有一次清明節掛紙的時候,直接挖了一叢金竹過來種在旁邊,現在已經發了好大一片了。
雖然已經立春了,但這天氣還是陰沉沉的。
估計那籬笆外面,有不少人還是地刺看到活生生的鶴。
因為這兩只黑頸鶴,竟然在用自己的頭蹭張安的手掌。
但張安有些好奇,到底是什么事情這么急。
“誒,這話可說不得,這兩玩意私人是不能飼養的,要不然要吃國家飯的。”
但沒有人產生懷疑,畢竟剛剛花頭出場的時候,那劃破云霄的動靜可不小。
“你們去吧,我就留在家里了。”
張安笑了笑,只要不是太過無理的要求,張安都盡量會滿足。
好像這么說也行,有奶便是娘,有空間泉水,自然可以是爹。
“老叔找喝酒,莫不是有什么事情要說啊。”
它們倒是不管現在幾月份,只知道等到立春以后,就要開始抽芽。
“沒事的,它們倆臉皮厚的很,你們不靠近它不會飛的。”
聽張安這么說,那姑娘還以為這兩仙鶴是張安家里養的。
一家子背上祭品,就出門去了張安爺爺奶奶的墳地。
最后張安走到院子前面的路上,正好背對著身后的果園。
“你聽我解釋,是它們自己賴上我的,我哪敢養它們這尊菩薩啊。”
晚上人應該不少,到時候帶上兩瓶酒過去。
下午的時候,一大家子照常要上山去給張安的爺爺奶奶拜年。
張安能開門,她們都知道這里是張安家,哪有外人讓主人家離開的道理。
這次說話的是個老哥,張安還有印象。
帶來的祭品,每一樣都要帶一半回家給家里人吃,剩下的一半繼續放在供臺上。
墳標一般都會用青竹,找不到的話可以用抽了芽的小樹苗。
原本這種山里是不可能有竹子的,但之前張安為了方便。
好像是怕張安靠近,把這兩口子給嚇跑了。
張安剛到院子里,籬笆外面就有個跟他年紀差不多的姑娘,小聲提醒他。
以往即便要說事,也得等到把年過完,等到十五以后再說。
“這是小穎,是你們的孫媳婦,今天過年,我們大家來給你們二老拜年了。”
王芳跟蘇穎把背簍里的祭品,拿出來擺放好,等著張安去砍幾根墳標。
看來經過了去年,長箐這觀音洞還是被傳開了,好多人來求子。
要是別的事情,有個人留在家里,一起說說話也好。
張安吹了個口哨,房頂的花頭接到通知,立馬就從窩里躥了出去。
也就是那位釣友的兒子,一臉期待的望著張安。
是以前經常過來的釣友,那時候老喜歡來張安家借廁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