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有些脾氣暴躁的牛,你把它抽痛了,轉過身來就用那一對大牛角。
張安小時候就見過有人用鞭子抽牛屁股,結果被牛給頂得半死。
最后人住了院,牛也被賣給販子宰殺。
所以一般有常識的老農民,都不會用鞭子抽在牲口身上。
紅巖鎮這邊,用牛耕地的時候,還挺好玩的。
耕地的時候,一個人一頭牛一張犁就完事了,不像其他地方,還得多一個人來牽牛。
一個人套著牛耕地的時候,牛不知道往哪邊走,后面的主人就會喊“包包咧咧”。
包包是走右邊,咧咧是走左邊。
每次犁地到頭的時候,后面的主人就會喊號子,那牛聽了以后自己會拐彎掉頭。
這樣一來,就省了一個人的功夫。
張安還小的時候,家里也養了一頭牛,他去山上放牛的時候也是這樣。
騎在牛背上,遇到岔路的時候就這么喊,屁股
后來家里買了大黑,被張安調教的非常懂事
基本上每次拖著犁的時候,它自己會分辨,不用人喊,非常省心。
張建國就是以前耕牛耕多了,即便是家里的老水牛已經賣了很多年。
但這些已經成了習慣的記憶,在他腦海里揮之不去,手掌著犁就想起來了。
“爸,張安,回家吃飯了。”
不知不覺就到了中午,張安跟張建國父子兩人埋頭耕地。
直到蘇穎過來喊,才發現已經到了該吃中午飯的時間。
山里人就是這樣,在地里干活的時候,很容易忘了時間,除非是肚子餓了才會想著是不是該吃飯了。
“來了,你先回去,我們馬上回來。”
張安瞅了瞅,一早上的時間,這塊地只犁了一半,還剩下兩三畝的樣子。
一時間也犁不完,少說要三四個小時,所以張安把犁套解了,先回家吃飯下午再來。
“沒想到橋頭這塊地,泥巴這么肥,都跟旁邊窩地的差不多了。”
張建國是老莊稼人了,這地剛被犁起來,他就知道這塊地的肥沃程度。
“這地里的泥巴都是山上垮下來的黑泥巴,肯定很肥。”
這里其實并不是一塊地,張安小的時候,這里是小塊小塊的梯狀斜坡。
只是每一年發水的時候,后面的山坡上都會垮下來一堵山體。
那些塌在路上的泥巴,都被大家往這里運,把那些小斜坡給填了起來。
經過那么多年,就把這里給填成了一塊非常寬的空地。
而且因為這些泥巴都來自背后的坡上,全是漆黑的腐殖土,能不肥沃嘛。
村里很多人都知道這里土地好,只不過這里是村里集體的地方,沒人敢過來霸占。
所以早上張安父子兩人過來耕地的時候,不少人都過來看,估計心里也打著能不能占點便宜的想法
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