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老伯老伯的喊習慣了,所以他這幾個兒子雖然看著張安年輕,但也以同輩相稱。
“我叫張安,是長箐的,這是我媳婦,這種事咱們附近的人看到了肯定會伸把手的。”
這時候張安才想起,自己還沒跟人家介紹自己,實屬有些失禮。
相互介紹一番,張安對這一家子才算有些了解。
老人名叫楊慶發,他有兩個兒子,小兒子叫楊志全,是剛剛進門就要給張安磕頭那位。
現在帶頭跟張安說話的是大兒子,叫楊志和。
楊慶發老人是給小兒子楊志全家里照顧,因為大兒子楊志和分到了老太太。
只不過老太太早在多年前就已經老走。
當然了,分開贍養歸分開贍養,但老人出什么事情,他們都得一起負責。
這種事情,在農村比較常見。
他們家這種只有兩個孩子的,還比較好解決。
諸如一些家里有四五個五六個孩子的,那爭家產和推責任的時候可精彩了。
“對了,我有些話想跟你們幾位說一下,說完我就走了。”
剛才老人在場,有些話張安不大方便說,這會兒在院子外面,張安準備臨走之前,還是跟他們都說一下。
“那不得行,雖然不遠,但你們怎么都得吃頓飯再走。”
聽到張安要走,他們都沒讓張安說話,就開口留客。
畢竟張安這種貴客,不招待人家吃頓飯就放人家走了,不是待客之道。
“真不用客氣,目前還是照顧好老人家為先,今天我給他搭了下脈,發現楊老先生已經沒多少生機了,一副絕脈之象,相信你們也能看得出來,他老人大限快到了,有些事情需要提早準備。”
本來這事不是張安該開口的,畢竟他是個外人,介入人家家事不好。
但他想了很久,才決定開口,因為今天老人在車上的時候說過。
他之所以出門,是因為他感覺得自己大限要到了,沒剩多少時間。
但家里沒人給準備老衣,所以他想上街找個裁縫幫他準備一身,所以才暈倒在半路上。
所以張安也沒管他們家人會不會怪自己,還是開口提醒了一聲。
“這段時間他老人家身體突然就變差了,我們還以為換季節了老病復發呢,所以也沒注意到這些。”
原來,楊老爺子之前是一個很健朗的老人家,只是最近這幾個月身體好像不太好,就跟生了病一樣。
“要不然也不可能留他在家里,沒人看著才出今天的事情。”
“謝謝你張安兄弟,是我們當孩子的沒想到,才讓他老人家不安心,這些事情我們會盡早準備。”
兩兄弟也沒怪張安說這話,畢竟不管是真還是假,人家開這個口也是好意。
而且老人家的身后事,不論是老木,還是老衣這種,都是提前準備好的。
不然事到臨頭再去準備可就難了,就算找到,大概率不合適。
所以很多老人在還沒走之前,就已經開始準備自己的老家和其他東西,是有道理的。
張安也不管這番言論是真是假,張安已經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剩下的就看他們自己的了。
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