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一時間也沒什么帶的,就到地窖里取了一壇血米釀。
雖然李明武現在因為中風剛剛治愈,需要暫停煙酒,不過以后等以后還是可以多少沾點。
當然了,張安不是鼓勵別人喝酒。
酒這玩意兒喝多了雖然不是好東西,但是泡了方子,整點藥酒經常喝上一點,對身體還是有好處的。
“這是酒嗎?壇子看著不錯。”
九龍瓶很好看,就連張一行看著也有些喜歡。
當時就是因為這點,所以侯亮那邊有其他稍微便宜一些的酒壇,張安都沒要。
一眼就看中了造型好看的九龍瓶,哪怕價格貴上一些,張安全部都買了九龍瓶。
“是酒,就是二爺給我的那個方子釀的,待會兒回去的時候,可以帶上一壇子。”
釀酒的那天,張一行進山采藥去了,所以沒有過來。
不過并不影響,待會兒給他整上一壇帶回去,就夠他喝上好久了。
“行。”
張一行自然不會拒絕,張安給他送東西都已經成習慣了。
更何況這酒在他眼里還是難得的寶貝,自然更加拒絕不了。
張建國抱著酒,張一行跟張安扛著柴,蘇穎和王芳跟在后面,很快就到了橋頭。
結果張安發現,相比昨天,今天路口卻是多了一塊不規則圓形的大石頭。
上面刻著‘東籬院落幾個大字,而且還是用紅漆描過。
這一看張安就知道是張建文的手筆,而且準備的時間也不短了。
因為很早之前他就老是站在張安家的門口到處瞅,張安還以為他有什么事情,原來是在瞅他家那那塊門牌石。
估計是覺得好看,所以也在這里搞了一塊。
這石頭估計是從山上刨回來,這種奇形怪狀的石頭山里實在太多了。
好看不說,而且東籬院落這名字還可以。
畢竟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閑適生活。
正好這片院子,就在村口的正東方向,不管是方向,還是場景,叫做東籬院落非常合適。
看來老叔最近進步了不少,要不然也想不出這些好的點子。
要是放在以前,這種事他肯定會過來找張安這些年輕人一起商量。
現在張安并不知道,證明這事情就是他自個決定的,或者跟村里的幾人一起商量的,這就是最大的進步。
雖然有些驚訝,但張安并沒在這里逗留,扛著捆上紅布綹子的干柴就往李明武家里去。
一直到了他們家大門口,才停下來。
雖然門是開的,但張安一行人并沒有直接進去。
反而是張一行整理了下衣服,然后開始對著里面喊道。
“進宅大吉,主家出來迎財神。”
財神嘛,就是他們帶來的那些捆著紅布綹子的柴。
柴通財,寓意著祝福主家往后財運亨通。
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