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放魚
下地干活趕早不趕晚,中午吃完飯,只是稍微歇了一小會兒,就準備開始下田。
這次王芳沒有跟著去,因為她要在家里準備餉午吃的東西,待會兒送到田里來。
雖然每一天大家都只是分為早上跟下午,但是農村干活的話,一天可以分出三個時間段。
因為下午干活的時間比較長,所以干上兩三個小時主家就會讓歇下來吃頓餉午休息一下,然后又接著干。
在張安記憶里,他還小的時候,最喜歡在田里吃東西的感覺。
不止是他,所有的孩子都一樣。
因為這個時候能吃上餅干或者桃酥那樣的甜品,比家里的米飯香多了。
一直到現在,以前的餅干慢慢的就被包子給取代了。
因為街上的包子鋪會在農忙的時候,用摩托車拉著包子下鄉來賣。
大家現在的條件也比以前好了一些,所以也舍得掏錢買上一些。
對于孩子們來說,那是更加開心了,因為包子對于他們來說,也不是能經常吃到的東西。
畢竟這年頭的孩子,還沒有買早餐一些,早上起來,家里的大人就給煮好了面條或者熱好了炒飯。
包子這種東西,對于兜里沒有零花錢的他們來說太過遙遠。
可能有時候,家里大人高興,去趕集的時候,會給他們買上兩個肉包,這就足夠他們滿足了。
到了餉午兩點,這時候是一天中最熱的時候,太陽比中午十二點的時候還要曬人。
不過好消息是,張安家的三塊水田,因為人多的原因,已經栽好了兩塊,就只剩下最后一塊。
田不是很多,只有一畝多的大小,這么多人,趕在六點之前肯定能把秧苗插完。
“大家先歇一歇,到田埂
這個時候,王芳跟蘇穎婆媳兩人也從家里過來了。
蘇穎手上挽著一個提籃,王芳背上背著一個竹背簍。
里面裝的都是送過來給大家的吃食,是她們婆媳倆在家里忙活了這么半天的成果。
聽到王芳呼喊,大家把手里的秧苗插完,然后從田里出來。
今天插秧的人家很多,一眼看去田壩里全都是人。
賣包子的老頭,從一點鐘就騎著摩托車帶著兩個大泡沫箱來到村里,開始吆喝。
村里人也很給面子,買的人家都很多,不過基本都是按照人數來買,一人兩個。
張安家里沒買,因為王芳自己就會做包子,而且還比街上的好吃。
她早上提前回去做飯的時候,就已經醒好了面,下午把餡兒調好,就能開始蒸包子。
這事,張安深有體驗,即便他是獨生子,王芳那么寵著他,但小時候沒少被王芳這么說。
幾個小家伙雖然幫忙干了半天活,但還是一副非常羞澀的樣子。
接過王芳遞過去的包子,嘴里連連感謝,頓時喊姑奶奶的姨奶奶的都有。
今天的吃食里不單單有包子,蘇穎還去了張新民家買了許多雪糕,她那提籃里面裝的都是雪糕。
這對于幾個小孩哥來說,可是比高橙汽水還要受歡迎的東西。
因為平時他們吃根冰棍都得偷著躲著,不能讓家里的大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