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吾適可是王爺,他兒子孫子重孫子都是王爺,他自然是要擁護皇權的。
所以商業要發展,但是商人不能做大了。
大明中后期,鹽商的存在就有害無利。
鹽商對大明的危害主要有幾點。
第一,侵蝕國家財政,導致國庫空虛。
鹽商賄賂官員,勾結權貴,虛報損耗,夾帶私鹽,拖欠稅款,大量通水偷稅漏稅。
大明最大的經濟支柱就是鹽稅。
鹽稅收不上來,朝廷沒錢,就會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
開中法也名存實亡。
朱元璋搞出開中法的目的,就是讓鹽商往邊關運送軍用物資換取鹽引。
可到了后期,鹽商勾結官員,直接用錢買鹽引,根本不往邊關運送物資。
大明的軍用物資一直都依賴鹽商運送,他們不送了,邊軍物資告急,吃不飽誰給你打仗啊。
第二,加劇官員腐敗。
一個王朝到了中后期,本身就會有官員腐敗的問題出現,這個真沒啥好辦法。
搞建設的時候大家還能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
等到了享受生活的時候,一個個就原形畢露了。
而鹽商,恰恰是有錢,又需要官員的支持。
所以一拍即合。
后面官員,權貴甚至開始自已下場當鹽商了。
有的鹽商甚至開始捐官。
可以說后期的大明朝廷就是在為錢服務。
是不是很像高麗棒子呢。
唯一的區別就是,大明的鹽商和官員還不敢,也不能明目張膽的弄死皇帝。
第三,擾亂市場。
鹽這種生活必需品控制在將追逐利益放在第一位的鹽商手里,他們為了多賺錢,必然會操控市場。
這就導致鹽價太高,百姓吃不起鹽。
老子鹽都吃不起了,憑啥還要安心被剝削啊,反了丫的。
第四,削弱了國防力量。
這個就是開中法失效的惡果了。
當兵就是為了吃飯,飯都沒得吃,誰給你拼命啊。
第五,貧富差距太大了。
鹽商富可敵國,百姓生活困苦。
買不起房你可以租房,吃不起山珍海味,可以吃粗茶淡飯。
可是大明百姓呢,連尼瑪鹽都吃不起啊。
一塊錢一包,一包可以吃幾個月的東西,在大明都是奢侈品。
百姓不反才怪呢。
鹽商肯定不是大明滅亡的唯一原因,但絕對是核心原因之一。
朱吾適一直以來的想法都是,華夏的百姓真的很好糊弄。
只要讓他們吃的飽,穿得暖,辛苦一點兒他們也能接受。
甚至大家都吃不飽穿不暖的時候,只要有希望,也能甘之若飴。
可真要到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時候,就應了李世民那句話。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朱吾適一定一定一定不能讓鹽商做大。
你要是搞互聯網,哪怕你再富可敵國呢,朱吾適都不怕。
怕就怕掌握了百姓基礎生活的人搞幺蛾子。
民計民生一定要掌握在自已手里。
為啥鹽商能做大做強,原因就兩個。
運輸成本高,依賴鹽商。
經濟發展不行,依賴鹽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