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討厭這樣的表述。”星榆開口,“我就是我自己,不是什么能量的載體。”
朝暮的嘴角微微上揚,眼眸中閃過憐憫,又或許是嘲諷。
“隨你怎么想吧,這就是事實。有什么可否認的?我們不僅僅是能量的載體,我們的整個存在都被這些能量完全塑造。
“當你血糖下降時,神經遞質會激活攝食中樞,驅使你覓食。疲勞時,腺苷抑制神經元興奮,促使你休息。興奮時,多巴胺激活獎賞回路,增強你的動機。
“當你遇到hyle時,你體內的pneua就會自動涌動,激活交感神經系統,釋放腎上腺素,促使你產生戰斗或逃跑反應,讓你的各項能力前所未有地增強。這,就是hyle和pneua的"宿命仇恨"。
“這不是你的選擇,而是刻在我們靈魂深處的本能反應,和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一樣自然。
“你可以把身體當作限制我們意志的囚籠,認為它干涉了我們的自然選擇。但別忘記,身體本身就是我們的一部分。
“把我們,和普通的人類當成截然不同的種族。
“你不需要喜歡這個事實,但你需要接受它。因為只有接受了,我們才能開始探索如何超越這些限制,如何真正掌控自己的命運。”
星榆暫且沒有回答。
她不喜歡這個說法,但決定暫時不做太多提問,以免打亂朝暮的敘述思路。
“你明白我的意思嗎?”朝暮詢問,“我需要確定你能不能跟上我的敘述。”
“這很明確。”星榆回答,“并非先有超凡能力,然后才有了這些分類。恰恰相反,是先存在著hyle和pneua這兩種能量。為了模糊——或許是你們所愛說的"本質",才給它們強加上了這兩種模糊不清的標簽。”
“是的,"先"與"后"十分重要。接下來,讓我們探討另外的定律——循環平衡與能量趨向。”
隨著話語落下,周圍的畫面開始微微改變。
“還記得我們之前提到的嗎?知識越多,危險也隨之增加。這源于一個基本原理——
“能量總是被密度更高的地方所吸引。”
周圍憑空出現了無數閃爍的白色光點,緩慢而有節奏地脈動著。
漸漸地,一個模糊的人形輪廓在光點的海洋中顯現。
“信息是pneua的一種體現。當你汲取更多知識時,你就像一個不斷被填滿的容器,你的"知識密度"超過了周圍的人。這會吸引更多相關的能量向你流溢,帶來機遇,也帶來風險。”
周圍的光點開始向這個人形輪廓聚集。起初只是零星幾個,然后越來越多。
每當一個光點融入人形輪廓,輪廓就會變得更加明亮和實體。
“這種能量的聚集是無意識的。想象一下,當你的能量足夠強大時,如果某樣物品能進一步增強你的能量,某種機緣就會將它送到你身邊。就像水從高處流向低處,能量也在不同的"存在層次"間流動。”
人形逐漸被明亮的光芒充滿,開始散發出耀眼的白光。
星榆開口詢問:“如果是這樣的聚合模式,那整個世界的能量不就會呈現出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模式嗎?
“別著急,星榆,我還沒說完。這種聚合并非無休止的。每個存在,無論是人還是物,有其承載能量的極限。當能量超出這個極限時,容器就會破碎,發出"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