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朦朧的陽光灑在朱雀門外,白灰色的地磚折散著銀光。
一塵不染的地面,什么痕跡都看不出,但看不到不代表沒發生過。
金吾衛殺人了!還是在朱雀門前!還殺了四五十人!還都是普通百姓和文弱書生!
坊間炸了窩,喧囂聲四起,其中,摻雜著不少的罵聲,有罵朝廷的,有罵金吾衛的,也有偷偷罵皇帝的。
因這一件事,李二陛下苦心經營二十余年的口碑崩塌了不少。
而在此時,不知從何處,流傳出了這么一句話來:皇帝本是讓長孫無忌好言將人勸走的,但長孫無忌因高家一事心存恨意,所以便讓金吾衛痛下殺手,以此給高家出口惡氣。
有人對此大為不解,不明白皇帝處置高家,跟長孫無忌有什么關系,他干嘛狗拿耗子多管閑事,讓金吾衛做出如此暴戾的事情來。
對此,知曉個中淵源的人,便好心給予解釋。
高士廉是長孫無忌的親舅舅,換言之,高德陽就是長孫無忌的親侄子。
如今,侄子身死,舅舅被罷官免爵,輝煌的高家一夜之間落寞,而這一切,都是因為那些書生。
正是他們一而再再而三的跑去朱雀門,鬧著讓皇帝清查舞弊一事,所以高家才會落至如此境地。
如果他們不鬧,皇帝就不會查,皇帝不查,高德陽也不會死,高士廉也不會罷官免爵。
所以,長孫無忌才會心懷恨意,所以,他才會趁機施以報復。
娘親舅大,甥侄給舅舅出氣,合乎情理,合乎邏輯。
況且,皇帝歷來仁善,應是做不出這等殘害良善的事情的。
一時間,長孫無忌莫名成了罪魁禍首。
罵他的人很多,有愈演愈烈之舉,這其中,似是有人在推波助瀾。
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
長孫無忌自覺無辜的很。
他非常的氣惱,但卻又無可奈何。
雖然貴為宰相,但嘴長在人家的身上,人家是想罵還是想夸,你都管不了,也沒法去管。
唯一的法子,也就是忍著了,等到罵的煩了,罵的厭了,自是也就都不罵了,跟那些無知小民,不用過多的計較,獅子,是不在乎麻雀的叫聲的,因為不在一個層次。
長孫無忌的心態很好,但隨后發生的事情,卻讓他有些沉不住氣了。
朝中竟有人上書彈劾他,是光祿寺的一個主簿,彈劾他的理由也是因私恨而殘害良善。
朝中上下,誰不知他與高家之間到底如何,他怎可能因為高家就讓金吾衛在宮門外亂殺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