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一晃而過。
高家吹吹打打,將那棺中之人風光大葬。
長孫無忌與李世民是總角之好。
他對發小很了解。
皇帝是個心狠無情的人,同時,也是個仁善念舊的人。
聽起來有些沖突。
但人心本來就是復雜的。
大惡者終有善處。
大善者終有惡處。
有長孫皇后這層舊情在,有高士廉賣命二十載的交情在,他不相信李世民真能如此對待高家。
為了確信心中所想,長孫無忌暗中查了查。
果不其然。
就在重考的前一日,天牢之中一個死囚突然暴斃。
想必棺中之人便是這死囚。
一囚犯能享受風光大葬,也不算白替高德陽挨了一刀。
至于說真正的高德陽現在在何處,長孫無忌不知道。
但是,高家返回渤海之時,他那侄兒必會跟著。
所以,不妨遣隊人,在半路上攔截。
擄來高德陽,也無需說讓他死而復生,只要讓其留下一封“遺書”,將與李承乾的來往一一言明,那長孫無忌自有辦法坐實李承乾助人舞弊之舉。
高德陽舞弊,直接被梟首,有這個榜樣在,李世民自也沒法再回護。
將李承乾解決掉,長孫無忌也就安心了。
最近發生的這些事,讓他越來越不寧。
尤其是高德陽這事。
既然皇帝有心想保,那將試題告知給他就是了,何必大費周章的安排一出假死的戲碼呢。
讓高德陽蒙混過重考,一能保高家無憂,二能堵外頭的嘴,三能維系朝廷的臉面,這怎么想都比假死要好得多。
放著最簡單最周全的法子不用,偏偏選一個下下策。
這實在讓人費解。
李世民英明神武,雖說年紀大了,卻也還沒糊涂到分不清利弊。
事出反常必有妖。
長孫無忌不得不去深想。
李承乾費盡心機搞出這些事情來,必然是有大大的圖謀。
至于所謀的是什么,暫且還不明了。
但是,最終的目的,無過于爭權奪利四個字。
而李世民呢,他是否知道什么,比如,知曉李承乾的打算。
李承乾先是安排劉德成檢舉,后鼓噪人心要求清查,再又將所作所為告知給李治,他做這一切的目的,應也是想讓高德陽舞弊一事敗露。
李世民選個下下策,選擇讓高德陽假死,是否也是想幫李承乾達成目的呢。
這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
但也只有如此才能解釋的通這一切。
為了幫李承乾,不惜放棄高家,不惜折損朝廷威信,甚至不惜擔上罵名。
皇帝做到如此地步,又怎能讓人心安呢。
也就李治不在長安,他要知道這些,恐是會直接發狂。
“老爺,安排好了,您可還有其他吩咐,沒有,小的就讓他們去了。”
長孫無忌收回心緒,思慮一二后,對著管家道:“多囑咐一聲,不要傷其分毫。”
“老爺,高家隨從不少,不傷分毫...”管家面露難色,“怕是有些難。”
“唉...高家對我,總是有哺育之恩的。”長嘆一聲,長孫無忌搖搖頭,嗓音寡淡道:“那就不傷性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