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覺不妥。”
司農卿楊弘禮第一個站出,他想尋些理由駁斥李泰,但想來想去,卻也沒個什么好說辭,最終只得言上一句:“法制不可輕變。”
隨之,相繼有人出列,皆都持反對意見,不過,也基本都如楊弘禮般,說不出個什么正兒八經的,只能東拉西扯的胡咧咧。
李世民面無表情,一動不動的坐著,也不知有沒有認真聽。
過了會,等的站出來的人差不多了,皇帝淡淡道:“無忌,你怎么想的?”
長孫無忌微低著頭,他雖沒有轉過身看,但也能感覺的到,此時有不少人正看著他,其中多是與他交好之人。
沉吟許久,當皇帝等的不耐煩,要開口催促之時,長孫無忌才緩緩道:“陛下,臣覺馬大人所言有理,改制科舉,牽扯甚廣,當細細斟酌。”
老狐貍又耍起了滑頭,李世民卻不打算讓他就如此輕巧的蒙混過去。
“朕不是問你牽扯的廣不廣,需不需要斟酌,朕是問你的看法,改制科舉,是覺得可還是不可。”
長孫無忌又將頭低下,李世民也不步步緊逼,給足他思慮的時間。
房玄齡用余光瞄著。
不少人等著。
殿中又安靜下來。
許久,長孫無忌慢慢道:“陛下,臣覺不分家世,此有所不妥,自漢以來……”
“那就是覺得不可了。”
李世民徑直打斷,使得長孫無忌無法再回轉,被迫只能做出選擇。
“臣……臣覺不是不可……”
此話一出,不少人的心提了起來,如果長孫無忌不反對,那此事輕而易舉就可推行。
楊弘禮變了臉,心亂如麻,萬幸,長孫無忌沒有讓他慌太久,緊接著便吐出了后半段話。
“只是,臣覺得當下改制,時機略有不熟,不妨以后慢慢再議。”
李世民心中冷笑。
怪不得世人稱長孫無忌為九黎,他可真是比狐貍還要狐貍啊,圓滑至此等地步,也不知做人還有何意思。
皇帝不再多言,轉而看向另一杯,“玄齡,你怎么看?”
一道道視線,轉移至房玄齡身上。
也如長孫無忌般,房玄齡先低下了頭,須臾百夢,而后緩緩道:“陛下,魏王所言,臣覺有道理,當下科舉,確有不公。”
此話一出,似如一顆巨石砸向湖面,眾人的心頭泛起漣漪。
李泰狂喜,嘴角揚起。
門下省右侍郎裴融,面色復雜煩悶。
他是多么希望房玄齡能反對此策,哪怕再不濟也如長孫無忌般含糊其辭也可,可他竟是干脆了當的表態了,還是持支持之態,這令裴融大失所望。
李世民頷首,未多說什么,轉而道:“吏部主官空懸長久,今民部高位也已空懸,俗話說一家不可無主,朝中政事紛雜,更是如此,玄齡,你覺得吏部何人主事為宜。”
關于吏部尚書一事,前不久李世民也詢問過房玄齡,當時房玄齡推舉的是高季輔。
高家那時還未出事,高士廉還任著民部尚書,李世民顧慮到若讓高季輔出任尚書,高家就是一門兩卿,再加上和長孫無忌還有天家剪不斷的關系,高氏將會過于顯赫,這不管是對高家還是對朝中的平衡,都不算是好事,所以李世民并未同意。
現在,卻是又問了他。
皇帝是個什么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