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科舉的事還未講明白,又扯起了吏部和民部呢。
房玄齡心中一衡量,遲疑的道:“陛下,臣覺吏部左侍郎高季輔忠于職事,可升任尚書職。”
李世民輕嗯一聲,“高卿。”
“臣在。”
高季輔站出。
皇帝澹澹道:“你可有此心。”
人生三大喜,升官發財死……
此問純屬多此一舉。
高季輔按住心中波動,強作鎮定道:“臣任由陛下驅使。”
李世民朗聲道:“高卿盡職盡責多年,今封蓚縣公,以示朕恩,著其檢校吏部。”
“臣,叩謝陛下。”
高季輔下拜叩首。
同為侍郎的崔敦禮,眼中閃過落寞。
令高季輔起來后,李世民繼而又看向長孫無忌。
“無忌,你覺戶部誰主事的好?”
“陛下,臣覺...”
長孫無忌短暫一衡量,說出了蕭瑀的名字。
表面上的理由,是蕭瑀原先當過民部尚書,對于民部的事情十分熟練,而實際上,他之所以推舉跟他幾乎沒什么往來的蕭瑀,一是因為自已人沒個合適的,二是因為蕭瑀與房玄齡歷有嫌隙。
房玄齡和高季輔的關系,比之高士廉更加的親近,由高季輔主事吏部,那么房玄齡對吏部的影響力大增,既如此,民部安插不上自已人,那就拉起一個和房玄齡不對付的,這便是廟堂,人人都有萬千心眼。
李世民目光移轉,看向了第三列的蕭瑀。
對于這位開國老臣,他歷來是不喜歡的。
蕭瑀的心眼實在太小了,比之針眼都大不了多少。
武德年間的時候,蕭瑀任民部尚書,那時他就大搞一言堂,容不得一絲反對意見,彈劾他的人不少,但因會拍李淵馬屁,所有的彈劾都未傷其分毫,反而蕭瑀還平步青云,一路位列宰相,升到了尚書左仆射。
后來玄武門之變,為了安撫忠于李淵的那些老臣,李世民仍舊對蕭瑀委以重任。
可他卻不知改變,仍舊如舊行事,聽不得一絲反對意見,誰跟他唱反調,他就憋足了勁收拾誰。
李世民不像李淵那么好糊弄,經數次罷相之后,皇帝干脆將蕭瑀當成吉祥物,給予高高的名銜,不委以實職,也就偶爾讓他救救火,干些容易得罪人的事,比如上次讓他和李治去河南。
“蕭卿,你可愿?”
蕭瑀當即站出,朗聲有力道:“臣雖年邁,尚能為陛下效力。”
“卿真乃忠良。”
李世民先是夸獎了一句,正當蕭瑀以為十拿九穩,心中暗暗歡喜的時候,卻沒想皇帝緊接著話鋒一轉,“但卿今年已有七十三,廉頗雖尚能食飯,但終是老矣,卿有盡忠之心,朕也不能無愛護之心,卿還是在家安心頤養吧。”
蕭瑀臉色一僵。
也不管他此時是個什么心情,李世民收回視野,轉看向柳奭。
“柳卿。”
柳奭猛地一個激靈。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