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所憂慮的,和王刺史不同,既然敢支持李世民親征,自然就不會怕惹火上身。
長孫無忌所慮的,是長安的事,李治和李承乾在衛國公府撕破臉,皇帝對此竟只字不提毫無反應。
雖然李治說是受宵小挑撥,可這個理由是多么的無力...
就算真是受宵小挑撥,就算真沒有兄弟鬩墻的打算,李世民也不該這么平靜。
皇帝只是不痛不癢的訓斥了幾句,一副沒往心里去的樣子,這...實在是太反常了。
長孫無忌揣摩不透,這讓他很煩躁,他怕...怕這是一場考驗,而李治沒有通過考驗,皇帝失望透頂,哀莫大于心死,所以,無動于衷。
一旦真如此,等的回師長安,恐將地震山搖。
越想心越沉,似如掉進深淵...
長孫無忌站至門口,昂首看著濃濃夜色,一股無力感油然而生。
~~~
高句麗,平壤。
泉蓋蘇文站在窗前,也仰著腦袋,注視著蒼穹,他同樣愁悶,此次李世民親自率軍,還喊出了不滅高句麗誓不回師的口號,足可證明唐人的決心有多強。
眼下,高句麗傾國之力,下至十三四,上至五六十,但凡能動的都被武裝了起來,湊了約摸四十余萬人,人數是占優勢的,可去年已經證明,人海戰術對唐軍無用。
再者,高句麗今年整體實力弱于去年,不管是軍隊戰力還是糧秣儲備,打又打不過,耗也耗不過,泉蓋蘇文心中清楚,這一次,怕是真難扛得過。
不過,他仍決意要抵抗到底,哪怕拼至一兵一卒,也絕不讓唐軍太過輕巧。
次日,泉蓋蘇文留下兩萬人,交由長子泉男生,令其守衛平壤,他親率大軍前往建安,迎戰唐軍,同一時間,唐軍也兵出蓋州。
兩日后,黑云壓城,建安城下唐旗飛揚,李世民登上云車,遠遠眺望著,相隔七八百米,看不真切什么,只有個輪廓。
這,就是高句麗,這,就是讓楊廣三次折戟的地方,大唐也已吃了兩次虧,死傷十數萬。
這一次,能勝嗎,這一次,能達償所愿嗎,伴隨著皇帝的疑問,無數將士奮勇殺出,黑潮一波波襲來,撞得浪花四濺,撞得血肉橫飛。
七日,整整七日,唐軍從早到晚片刻不停,高句麗損失不小,在投石機的捶打下,城墻更是多出幾個豁口,每一道口子,都堆積滿了尸體。
可高句麗人,并沒有萌生退意和怯怕,這連泉蓋蘇文都大感意外,軍中上下意志堅決,就是對他多有不服的將領,在這個時候也表示出了足夠的尊重。
或許,是因被喊出的滅國口號給刺激到了,上下一心悍不畏死,這給唐軍造成了極大的麻煩。
李世民不得不先罷兵,唐軍縮守營寨不出,舔舐著傷口,高句麗人士氣大振,泉蓋蘇文也大為振奮,他沒有那么絕望了,或許,這一次,也能挺過呢?望著城下尸山血海,一股希望開始萌芽。
~~~
浪聲濤濤,夜色下,幾艘戰艦沖出,張士貴本還怕高句麗人會在近岸游弋,可黑漆漆的四周,一點燈火也沒有,證明他是想多了。
張士貴大喜,帶著三千精兵上岸,隨之消失在夜幕中,待黎明左右,晨光微微,一座村落冒起濃濃黑煙,都是些老弱婦幼,一點抵抗都未遭遇,連著屠了幾處,至一小城,防守更是薄弱,持矛之人皆是白發蒼蒼之輩。
或許是老眼昏發看不清楚,也或許是篤定大后方不可能出現唐軍,當張士貴帶人殺到跟前時,他們都還未有所反應。
未有一個傷亡,真的不費吹灰之力,就將這座小城拿下,在此處休整一日,張士貴一把大火,拍拍屁股走了。
他帶著人,如入無人之境,在高句麗南部四處游走,所到之處莫不是狼煙滾滾,收到消息的泉男生,抓緊通報泉蓋蘇文之余,分出駐防平壤的一萬兵馬,前去南部圍堵張士貴。
唐軍從海上來,這是泉蓋蘇文沒有想到的,泉男生分兵去圍堵,更是讓泉蓋蘇文沒有想到。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