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上乾下
大壯:利貞。
君子之道,不壯則不可以勝小人。壯不可過也,四陽足以勝二陰,可止而不可征,故曰“利貞”。《雜卦》則曰“大壯則止”也。
彖曰:大壯,大者壯也。剛以動,故壯。“大壯,利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
象曰:雷在天上,大壯。君子以非禮弗履。
初九,壯于趾,征兇,有孚。象曰:“壯于趾”,其孚窮也。
九二,貞吉。象曰:九二貞吉,以中也。
九三,小人用壯,君子用罔。貞厲,羝羊觸藩,羸其角。象曰:“小人用壯”,君子罔也。
以很壯犯九四之陽,求上六之陰。九四,藩也。
九四,貞吉,悔亡。藩決不羸,壯于大輿之輹。象曰:“藩決不羸”,尚往也。
六五,喪羊于易,無悔。象曰:“喪羊于易”,位不當也。
剛柔者,所以立本;變通者,所以趨時。方其趨時,則位正當而有咎兇,位不當而無悔者有矣。大壯之時,得尊位大中而處之以柔,能喪其很者也。“子絕四”,類是矣。
上六,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無攸利。艱則吉。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詳也。“艱則吉”,咎不長也。
四為剛動之首,而已應在三,不度德量力而用很壯。觸四以求三。很壯則不能自反,是不能退;雖進而求三,四為之藩,不能遂也,無所利矣。
離上坤下
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
彖曰:晉,進也。明出地上,順而麗乎大明,柔進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也。
象曰: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德。
初六,晉如摧如,貞吉。罔孚,裕,無咎。象曰:“晉如摧如”,獨行正也。“裕,無咎”,未受命也。
初六,以柔進君子也,度禮義以進退者也。常人不見孚,則或急于進以求有為,或急于退以懟上之不知。孔子曰:“我待價者也。”此罔孚而裕于進也。孟子久于齊,此罔孚而裕于退也。
六二,晉如愁如,貞吉。受茲介福,于其王母。象曰:“受茲介福”,以中正也。
修德于幽,而無應于明,故“愁如”。在幽無應而不為邪,鬼神之幽且福之矣。王母,至幽之象,幽以遠也。以父為陽,以母為幽也。以母為近,則王母為遠也。
六三,眾允,悔亡。象曰:眾允之志,上行也。
九四,晉如鼫鼠,貞厲。象曰:“鼫鼠貞厲”,位不當也。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無不利。象曰:“失得勿恤”,往有慶也。
上九,晉其角,維用伐邑,厲吉,無咎,貞吝。象曰:“維用伐邑”,道未光也。
坤上離下
明夷:利艱貞。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利艱貞”,晦其明也。內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
初九,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象曰:“君子于行”,義不食也。
飛者,以下為順;“垂其翼”,飛而下者也。《明夷》難在上,是以宜下不宜上。二老避紂,不食之象;伊尹就桀,有攸往之象。“三日不食”,棄其應之象也。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馬,壯吉。象曰:六二之吉,順以則也。
股,輔下體者也。三,下體也。二輔焉,三未離下體,馬之象。二,拯馬者也。三得二之拯,二得其所附,是以吉也。此若太顛、閎夭之徒輔周之興也。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貞。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凡《易》之所謂“戈”者,興事之小者也。其所謂“田”者,則興事之大者也。狩則田之大者也。
六四,入于左腹,獲明夷之心,于出門庭。象曰:“入于左腹”,獲心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