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里奮武衛者,以近蠻夷故也。
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
于此不可用中國之政,為之要約而已。三百里夷者,于此皆夷也。夷,易也;無中國禮法,易而已。蔡,放也;放罪人于此。
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蠻,二百里流。
荒,不治也;言不可要而治也。蠻之為言慢,則甚于夷矣。
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聲教,訖于四海。禹錫玄圭,告厥成功。
言“訖于四海”,則朔、南亦皆訖于海。禹錫玄圭于堯,以告成功也。玄,天道也;歸功于堯,故錫玄圭。錫與“師錫帝”“九江納錫大龜”同義。
啟與有扈戰于甘之野,作《甘誓》。
大戰于甘,乃召六卿。
六卿蓋始于夏時。
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剿絕其命,
若是者自絕于天,故天剿絕其命。
今予惟恭行天之罰。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
左不攻于左、右不攻于右,誓徒也。御非其馬之正,誓車也。
御非其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賞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則孥戮汝。”
出師載廟社主行,示民以用命也。上用命則民用命,此所謂以躬率之也。
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須于洛汭,作《五子之歌》。
太康尸位以逸豫,滅厥德,黎民咸貳。乃盤游無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窮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從,徯于洛之汭。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
《小弁》之怨,親親也。親之過大而不怨,是愈疏也,五子之怨與《小弁》同。
其一曰:“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予視天下,愚夫愚婦,一能勝予,一人三失,怨豈在明?不見是圖。予臨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馭六馬,為人上者,奈何不敬?”
其二曰:“訓有之,內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墻。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其三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亂其紀綱,乃厎滅亡。”
其四曰:“明明我祖,萬邦之君。有典有則,貽厥子孫。關石和鈞,王府則有。
于石言關,于鈞言和,亦無深意,唯文其辭耳。乃欲鈞平而天下通用,且大禹所為多矣,特言此者,以時困乏,故特思而言之也。
荒墜厥緒,覆宗絕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