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五曰:“嗚呼曷歸!予懷之悲。萬姓仇予,予將疇依?
先王以敬民為本,惟不敬民,故縱欲而喪志,喪志則失道而失政,此萬姓所以仇予也。其言之序若出于一。
郁陶乎予心,顏厚有忸怩。弗慎厥德,雖悔可追?”
郁陶,憂悶也。忸怩,慚色也。謂憂于我心,而面顏加厚,如有慚色以見天下;不謹其所為,今雖悔之,其可追及乎?以禹之德在人,百世而有天下,未有過也。一世而至啟,德已不足以服人,故有有扈之戰,再世而至太康,遂有滅亡之患。嗚呼!豈非以其生長于富貴,養其情態,又有便嬖以奉之,有諂諛以導之,日復一日,浸淫而不可已,乃至于縱欲不能自克,以及于難乎?然則非中才以上者,不可處大富貴,以其不克負荷故也。
羲和湎淫,廢時亂日,胤往征之,作《胤征》。
羲、和至夏合為一官。
惟仲康肇位四海,胤侯命掌六師。羲和廢厥職,酒荒于厥邑,胤后承王命徂征。
告于眾曰:“嗟予有眾,圣有謨訓,明征定保。
其言可以明證,其事可以定保。
先王克謹天戒,臣人克有常憲,百官修輔,厥后惟明明。
日有變,王為之懼者,謹天戒也。不敢廢時亂日者,有常憲也。使羲、和守常憲以修輔,則仲康德慎天戒而修省矣。今畔官離次,不知有日蝕之變,則是不有常憲,昧先圣之謨訓,安能免于誅乎?
每歲孟春,遒人以木鐸徇于路,
孟春布令,憲禁之時,與《周官》“正月始和”同義。
官師相規,工執藝事以諫,其或不恭,邦有常刑。”
責難于君謂之恭,不諫則謂之不恭。
“惟時羲和,顛覆厥德,沈亂于酒,畔官離次,俶擾天紀,遐棄厥司,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瞽奏鼓,嗇夫馳,庶人走。羲和尸厥官,罔聞知,昏迷于天象,以干先王之誅。《政典》曰:‘先時者殺無赦,不及時者殺無赦。’”
《政典》乃六典之一,周之六典蓋因于夏。
“今予以爾有眾,奉將天罰。爾眾士同力王室,尚弼予欽承天子威命。火炎昆岡,玉石俱焚。天吏逸德,烈于猛火。
吏,奉將天罰者也,故謂之天吏。
殲厥渠魁,脅從罔治。舊染污俗,咸與惟新。嗚呼!威克厥愛,允濟;愛克厥威,允罔功。其爾眾士,懋戒哉!”
威嚴勝于慈愛,人則畏而勉力,故誠有成;若慈愛勝于威嚴,則人無所畏而懈怠,故誠無功。爾眾士當勉戒之,以期于有功也。《甘誓》之言“予則孥戮汝”,則甚峻而幾于虐矣;此言“威克厥愛”“愛克厥威”,而不明言其誅,蓋啟為禹之子,生長于富貴,不知艱難,不知危懼,故用兵以伐有扈則有“孥戮”之言,此仲康則嘗遭有窮之難,而知所警懼,故命胤侯戒師之言,亦溫和而不至于大暴,唯曰“威克厥愛”“愛克厥威”,以寓其意而已。
自契至于成湯八遷,湯始居亳,從先王居,作《帝告》、《厘沃》。
湯征諸侯,葛伯不祀,湯始征之,作《湯征》。
伊尹去亳適夏,既丑有夏,復歸于亳,入自北門,乃遇汝鳩、汝方,作《汝鳩》《汝方》。&lt;/div&g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