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之人以行義率風俗,以職業成政事,三風十愆,敗風俗,隳政事,故湯制官刑以此為急。蒙士,童蒙之士也;為童蒙則如此訓之矣。至于出為臣屬,而不能正其君上,則刑墨矣。
“嗚呼!嗣王祗厥身,念哉!圣謨洋洋,嘉言孔彰。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爾惟德罔小,萬邦惟慶;爾惟不德罔大,墜厥宗。”
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諸桐,三年,復歸于亳,思庸,伊尹作《太甲》三篇。
惟嗣王不惠于阿衡,
阿,大陵之有曲者,保其君如阿,平其國如衡。
伊尹作書曰:“先王顧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祗。
諟,以言其不違。
社稷宗廟,罔不祗肅。天監厥德,用集大命,撫綏萬方。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師,肆嗣王丕承基緒。
非湯非尹,嗣王無可承之基緒,然則太甲不當不惠于阿衡,以覆湯之典刑。
惟尹躬先見于西邑夏,自周有終,相亦惟終。
有終,善終也。相,輔相之臣也。
其后嗣王罔克有終,相亦罔終。
罔終,不克善終也。
嗣王戒哉!祗爾厥辟,辟不辟,忝厥祖。”
王惟庸罔念聞。伊尹乃言曰:“先王昧爽丕顯,坐以待旦。旁求俊彥,啟迪后人,無越厥命以自覆。慎乃儉德,惟懷永圖。若虞機張,往省括于度,則釋。欽厥止,率乃祖攸行,惟朕以懌,萬世有辭。”
上弦曰張。語靜之道,則曰“慎乃儉德,欽厥止”;語動之道,則曰“若虞機張,率乃祖攸行”。
王未克變。伊尹曰:“茲乃不義,習與性成。予弗狎于弗順,營于桐宮,密邇先王其訓,無俾世迷。王徂桐宮居憂,克終允德。”
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歸于亳,
商冕之制無所經見。
作書曰:“民非后,罔克胥匡以生;后非民,罔以辟四方。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終厥德,實萬世無疆之休。”
王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厎不類。欲敗度,縱敗禮,以速戾于厥躬。
欲而無以節之,則敗度;縱而無以操之,則敗禮。欲而無以節之,謂廣其宮室、侈其衣服之類;縱而無以操之,謂惰其志氣、弛其言貌之類。人之類善,故不類謂之不善。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既往背師保之訓,弗克于厥初,尚賴匡救之德,圖惟厥終。”
伊尹拜手稽首,曰:“修厥身,允德協于下,惟明后。先王子惠困窮,民服厥命,罔有不悅。并其有邦厥鄰,乃曰:‘徯我后,后來無罰。’王懋乃德,視乃厥祖,無時豫怠。奉先思孝,接下思恭,視遠惟明,聽德惟聰。朕承王之休無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