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其庀徒而作宮,則占營室之中。及辯內外之位而作室,則揆之以日。占營室之中者,《序》所謂“得其時”;揆之以日景者,《序》所謂“得其制”。作楚宮、楚室者,總門、序、堂、室謂之宮,宮之中有室。
升彼虛矣,以望楚矣。望楚與堂,景山與京。降觀于桑,卜云其吉,終然允臧。
虛者,若《左氏》所謂“有莘之虛”是也。卜言吉,于是遂建城市而營宮室也。“終然允臧”者,言今信善如卜所言也。
靈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駕,說于桑田。匪直也人,秉心塞淵,騋牝三千。
言國君之富者,宜以馬也。上章既言城市宮室,于是言其政事。蓋人君先辨方正位,體國經野,然后可以施政事云。
蝃蝀在東,莫之敢指。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
朝隮于西,崇朝其雨。女子有行,遠兄弟父母。
乃如之人也,懷婚姻也。大無信也,不知命也。
男女之欲,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謂之性也。今也從性所欲,而不知命有所制,此之謂不知命。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鼠猶有皮毛以成體,人反無儀容以飭其身,曾鼠之不若也。皮以被其外,齒以養其內,體者內外之所以立。
干旄,美好善也。衛文公臣子多好善,賢者樂告以善道也。
以素絲組馬以好賢者,臣子之好善也。人君之好善,則非特如此,必與之食天祿、共天位焉。《柏舟》之仁人,見慍于群小,以至于覯閔受侮者,以頃公故也。然則文公之臣子好善如此,亦以文公故也,故曰“一國之事,系一人之本,謂之風”。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素絲紕之,良馬四之。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卿建旃,士建物,卿士設旄,旟則鄉黨之官所建,旌則士之所未命,而無物者建之。素絲為組,所以帶馬,良馬所以好賢者也。
孑孑干旟,在浚之都。素絲組之,良馬五之。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紕之以為組。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素絲祝之,良馬六之。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組成而祝之,故初言“紕”,中言“組”,終言“祝”,祝,斷也。
載馳載驅,歸唁衛侯。驅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則憂。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視爾不臧,我思不遠。
既不我嘉,不能旋濟。視爾不臧,我思不閟。
我思之歸于道為不閟;不閟者,言于道通也。宗國顛覆,變之大者,人情之至痛也。夫人致其思如此,然后盡于人心。夫人致其思,大夫致其義,非先王之澤,孰能使人如此?
陟彼阿丘,言采其虻。女子善懷,亦各有行。許人尤之,眾稚且狂。
陟偏高之丘,以采虻故也。采虻者,將以除結懣之疾。譬之欲歸唁,非平夷之行也,亦將以解腹心之至憂故也。
我行其野,芃芃其麥。控于大邦,誰因誰極?
大夫君子,無我有尤。百爾所思,不如我所之。
終欲歸唁之辭。&lt;/div&g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