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徒我御,我師我旅。我行既集,蓋云歸處!
此章見召伯之遇征夫如此。
肅肅謝功,召伯營之。烈烈征師,召伯成之。
召伯營謝功之肅,成征師之威,定申伯之宅,平淮夷故也。
原隰既平,泉流既清。召伯有成,王心則寧。
原隰既平,則疆其土田故也。泉流既清,則理其溝洫故也。
隰桑有阿,其葉有難。既見君子,其樂如何?
隰桑有阿,其葉有沃。既見君子,云何不樂?
隰桑有阿,其葉有幽。既見君子,德音孔膠。
“德音孔膠”者,其德音之所及,人附離之甚固也。
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論語》“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與此“心乎愛矣,遐不謂矣”意相合。“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者,《爾雅》所謂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白華菅兮,白茅束兮。之子之遠,俾我獨兮。
菅譬則后也,茅譬則妾也。
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天步艱難,之子不猶。
滮池北流,浸彼稻田。嘯歌傷懷,念彼碩人。
樵彼桑薪,卬烘于煁。維彼碩人,實勞我心。
鼓鐘于宮,聲聞于外。念子懆懆,視我邁邁。
邁邁然遠我而不顧也。
有鹙在梁,有鶴在林。維彼碩人,實勞我心。
鴛鴦在梁,戢其左翼。之子無良,二三其德。
鴛鴦能好其匹,于止,得其所止。雌雄相從,不失其性也。“之子無良,二三其德”者,幽王無良,不一其德,鴛鴦之不如也。
有扁斯石,履之卑兮。之子之遠,俾我疧兮。
綿蠻黃鳥,止于丘阿。道之云遠,我勞如何!
道之云遠,我勞如何,則大臣。我微賤者也,我者內之也。
飲之食之,教之誨之。命彼后車,謂之載之。
綿蠻黃鳥,止于丘隅。豈敢憚行?畏不能趨。
趨,疾行也。
飲之食之,教之誨之。命彼后車,謂之載之。
綿蠻黃鳥,止于丘側。豈敢憚行?畏不能極。
飲之食之,教之誨之。命彼后車,謂之載之。
幡幡瓠葉,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嘗之。
嘗其旨否,然后行獻酬之禮。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獻之。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