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類,克長克君。
王此大邦,克順克比。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于孫子。
帝謂文王:無然畔援,無然歆羨,誕先登于岸。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
人心未嘗不正也,有所畔援,則不得其正;有所歆羨,則不得其正。無畔援、歆羨,則使之正其心也。經以涉川譬涉難,登岸者無難之地。
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以篤周祜,以對于天下。
有所畔援、歆羨,不得其欲而怒,則其怒也私而已。文王之怒,是乃與民同患,而異乎人之私怒也。
依其在京,侵自阮疆,陟我高岡。無矢我陵,我陵我阿。無飲我泉,我泉我池!
池,水所聚也。
度其鮮原,居岐之陽,在渭之將。萬邦之方,下民之王。
帝謂文王: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不長夏以革。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不識不知”者,無所識無所知也。
帝謂文王:詢爾仇方,同爾兄弟。以爾鉤援,與爾臨沖,以伐崇墉。
臨沖閑閑,崇墉言言。執訊連連,攸馘安安。是類是祃,是致是附,四方以無侮。
連連,屬而弗絕也。致,致其至也。附,使之內附也。
臨沖茀茀,崇墉仡仡,是伐是肆,是絕是忽,四方以無拂。
仡仡,壯也。
經始靈臺,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勿亟,庶民子來。
經其南北而四營之也。
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翯翯。王在靈沼,于牣魚躍。
麀鹿攸伏,則孳乳得其時。
虡業維樅,賁鼓維鏞。于論鼓鐘,于樂辟廱。
于論鼓鐘,于樂辟癰。鼉鼓逢逢,蒙瞍奏公。
鼉鳴逢逢如鼓,故謂之鼉鼓。
下武維周,世有哲王。三后在天,王配于京。
大王、王季、文王以文德造始于上,武王以武功續終于下,故曰“下武維周,世有哲王”。
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大王肇基王跡,王季其勤王家,文王大統未集。至于武王,然后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然后能為成王之孚。
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維則。
王孚成矣,則下土以為式。武王作求,至于成王之孚、下土之式,則亦維先人之故:繼其志述其事故也。故曰“永言孝思”。
媚茲一人,應侯順德。永言孝思,昭哉嗣服。